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3)

时间: 07-24 作者:李文娟 栏目:反思

体会:对于概念性多,较需记忆的内容应给学生一定时间熟悉;对于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应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给予信任,才会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第二:互动、归纳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师生互动、归纳并板书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书写要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比,同时强调“对应”和“顺序”。其二是分析“做一做”,并结合多个图形进行拓展,得出重要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交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作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时间大约20分钟。

设计原因: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间的互助情况。

体会:学生普遍对教材的内容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教材缺乏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无法独立产生飞跃,所以需要教师备课时先做好延伸的准备,即备好相关的内容。这样,教学时学生就犹如享受知识的大餐╠╠自助餐加上特别的、珍贵的赠品,心理上产生愉悦,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练习、作业
    
由于课本没有设计相关的例题,而性质的应用是较简单的,因此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练习是可行的。但注意对相关知识的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练习2),同时为方便比较记忆可增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于课后作业量不多,所以作业设计时采用让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的形式。时间10分钟。
    
体会:学生练习情况较好,可以说明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掌握较好,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对“做一做”的归纳设计练习加以巩固,这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补充的。
    
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切合实际。让学生通过猜测、变量、计算和比较得出两块三角板相似的结论。这样引入能很好的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能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不论是回顾旧知,还是探究新知,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理念。
    
这节课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学生操作计算速度慢,没有时间等待他们探索出给论。这样他们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理解不透彻,不能更好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