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反思

时间: 07-24 作者:尹中涛 栏目:反思
反思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反思

本课在授课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深化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所以我直接用《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一定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不足之处是,用了大量的材料和多种教学手段,整节课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宜以课标为依据注意精讲与略讲的度的把握,最后宜留下5分钟时间做练习,当堂巩固所学内容效果会更好。另外对学生活动控制得不够好。另外本课在学习要注意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从具体的事例中去理解民主政治这一抽象的概念。这方面还有待提高。这节课给了我以下启示:

1.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和学习条件,要学生感兴趣。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者,是益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重要的概念、重要的历史结论及其依据。

3.知识小结:

本课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可以归纳为:“一次典礼、二个法律、三大制度、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创建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4.探究性学习:

分析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以及美国的共和制度的区别,并谈谈你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看法。


反思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反思

说实话,作这节课,真的很难。

难点之一,在于学生的认知难。

虽然说,此前的学生们已经学完了中国历史的近代部分和世界历史的近代部分的内容,但是若是让学生们在学完了这些知识之后,能够对本节课的相关背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而我的这节课能够比较好的展开的前提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能够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比较深入的认识到蒋家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二是要能够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在当时能够为新中国借鉴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政治制度——不管这些政治制度是专制的也好,民主的也罢。如若没有上面这些基本的认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这节课是没有办法展开的。

难点之二,在于学生的理解难。

即使学生们对于上述所说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这节课还是非常之难。因为这节课里面,相关的概念太多了,诸如什么“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一战线”、“在野党”、“反对党”、“执政党”、“参政党”、“民主集中制”、“国体”、“政体”、“联邦制”等等。光是要解决这些概念,所要花费的时间,就差不多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更甭提本课具体内容的展开了。

难点之三,在于学生的认同难。

即使学生对于上述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这节课还是非常之难。因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讲述,不是仅仅要我们的学生了解和理解“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深刻的认同下面的这句话:当时的中国,只有实行上述这三大民主制度——注意,是“三大民主制度”——新中国才有希望。而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处在当今这样一个非常开放的中国,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外面的世界非常渴望——老师要想说服他们,还是非常困难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