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
时间: 07-23
作者:李海伦
栏目:反思
反思一: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反思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亲自动手实践、做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挥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一、从生活常识入手,通过实验打破固有的思维习惯。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主要是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学生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了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改变重量或水里加盐等方法,可以使原来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在讲到如何使鸡蛋浮于水面这一环节时,学生兴致很浓。在学生看来,鸡蛋从来就是沉在水底的,怎么能浮起来呢。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发现这个常识似乎是可以“颠覆”的,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奇思异想。如利用水的张力,将鸡蛋放在自制竹筏上。虽然有的想法可行性较差,但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习惯的位置,开阔了很多。
二、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个实验是使橡皮泥浮起来。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使橡皮泥浮于水面。学生了解改变形状是条可行之路,但不是那么好操作,还有些碍手碍脚。结果是学生对于利用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时,这个实验成功的只有三组(一共是八组),使很多学生对于改变形状这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感到疑惑,好在少部分学生的谆谆教导,勉强的使大部分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课后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引导不到位,部分学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过程中不理想,形状不对,还有现在出产的橡皮泥质量不过关,当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后,橡皮泥就变得又滑又腻,再想把它改变形状就非常困难了。还有个原因是学生把改变形状后的橡皮泥放到水里时方法不妥当,导致橡皮泥没能浮起来,而是沉下去了,如果以后再进行教学时,我会有针对性的强调放置的方法和刻意强调形状改变,加大物体在水中的空间,另外在选择材料上还要有所考虑,利用其他的材料代替橡皮泥,我想效果会好些。
三、如何更好的照顾差异。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将辅助材料运用地得心应手,所以如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要事先考虑清楚。于是在学生实验时展示了泡沫。在这里,泡沫如同一个引子,领着学生向“借助漂浮物”这个目标思考。果真,更多的学生知道可以用自制竹筏帮助橡皮泥浮起来。
但是,对于拓展学生思维而言,这样的方法是否可取,还值得思考。对于一些学习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的设计也许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发散,以至于最终得到的实验展示是千篇一律的,让教学失去了更多的趣味。
四、利用科学情境,问题层层深入。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物体的沉浮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对物体的沉浮也有模糊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并对改变物体的沉浮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教师利用准备好的钩码、橡皮泥、土豆这三种物体放到水里后会是怎样的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由老师提出本节研究的问题,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必须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亲自动手实践、做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挥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自己的教学。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一、从生活常识入手,通过实验打破固有的思维习惯。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一课主要是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学生在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了改变形状、利用漂浮物、改变重量或水里加盐等方法,可以使原来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在讲到如何使鸡蛋浮于水面这一环节时,学生兴致很浓。在学生看来,鸡蛋从来就是沉在水底的,怎么能浮起来呢。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发现这个常识似乎是可以“颠覆”的,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许多奇思异想。如利用水的张力,将鸡蛋放在自制竹筏上。虽然有的想法可行性较差,但是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不再停留在习惯的位置,开阔了很多。
二、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个实验是使橡皮泥浮起来。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使橡皮泥浮于水面。学生了解改变形状是条可行之路,但不是那么好操作,还有些碍手碍脚。结果是学生对于利用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时,这个实验成功的只有三组(一共是八组),使很多学生对于改变形状这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感到疑惑,好在少部分学生的谆谆教导,勉强的使大部分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课后分析原因主要是我引导不到位,部分学生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过程中不理想,形状不对,还有现在出产的橡皮泥质量不过关,当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后,橡皮泥就变得又滑又腻,再想把它改变形状就非常困难了。还有个原因是学生把改变形状后的橡皮泥放到水里时方法不妥当,导致橡皮泥没能浮起来,而是沉下去了,如果以后再进行教学时,我会有针对性的强调放置的方法和刻意强调形状改变,加大物体在水中的空间,另外在选择材料上还要有所考虑,利用其他的材料代替橡皮泥,我想效果会好些。
三、如何更好的照顾差异。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将辅助材料运用地得心应手,所以如何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要事先考虑清楚。于是在学生实验时展示了泡沫。在这里,泡沫如同一个引子,领着学生向“借助漂浮物”这个目标思考。果真,更多的学生知道可以用自制竹筏帮助橡皮泥浮起来。
但是,对于拓展学生思维而言,这样的方法是否可取,还值得思考。对于一些学习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这样的设计也许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发散,以至于最终得到的实验展示是千篇一律的,让教学失去了更多的趣味。
四、利用科学情境,问题层层深入。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物体的沉浮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对物体的沉浮也有模糊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并对改变物体的沉浮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教师利用准备好的钩码、橡皮泥、土豆这三种物体放到水里后会是怎样的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由老师提出本节研究的问题,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