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站起来了教学反思

时间: 06-27 作者:康业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牛站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学中紧紧抓住朗读,通过读中感悟,理解课文。但在这一课中,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必要前提。将朗读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关键想象点,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感受小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在以下几处引发想象:

1、小牛腿很软,摇摇晃晃站起来又摔倒的样子。此处让学生联系上文小牛刚刚出生,身体很软,很虚弱,先想象后看图片或者录像有直观的感受。为下文小牛克服困难站起来打基础。

2、小牛第一次摔倒后会想什么?想象困难有多大,站起来和腿很软、身体很虚弱之间的矛盾关系。

3、小牛妈妈给小牛讲道理,小牛认真听的样子。

4、乌龟说的话什么意思?小牛说的几句话到底要告诉乌龟什么?2、3自然段的对话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说说什么意思。小牛拒绝了乌龟的劝告,乌龟笑了笑,它在想什么?结合插图进行想象。

“谁怕摔跤,谁就永远不会站起来走路。” 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三层:

(1)把谁换成“小牛”,带进去让学生读

(2)不光是小牛,引申到“我们”

(3)谁不怕摔跤,谁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体现人文性。

5、第二天,乌龟发现小牛终于会走时惊奇的神态,乌龟和小牛之间会说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加上动作、神态,用自己的语言表演,初步尝试演课本剧。

识字教学渗透识字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站”的左半部与字义相关,“刚”的右半部与字义相关。用熟字组合记忆,如“样”是由“木”和“羊”组合而成。在比较中识记,“练”字的右半部与前面学过的东字比较。在语境中识记。“条”猜一猜什么动物两条腿?什么动物四条腿?什么动物六条腿?什么动物腿更多?写字时学生可能会将“练”的右边写成东,“条”下面写成木。
 

反思二:小牛站起来了教学反思

(一)借助视频播放,深化学生感受。

在学习第一段小牛为什么站不起来时,我首先让学生借助文本找到,“它的四条腿很软”,“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倒下了。”学生借助自己的体验理解很软,学生能理解到没有力气,但不是很到位。在学生通过学一学,做动作后,还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小牛一次次站起来又摔倒的艰难。在学生有所感悟时,为了使学生更深的感受到小牛练习站起来的艰难,老师将刚出生的小牛练习站起来的视频画面呈现给学生,拉近了学生与小牛的距离,仿佛学生也和小牛在一起经历着练习站起来的过程,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强化了情感,实现了情感朗读。。师适时插入旁白——“它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还没站稳就摔倒了。第二次,第三次,它还是刚站起来又摔到了。”此时学生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虽然这段视频只有短短的几十秒,但已经让孩子们体会到刚出生的小牛想站起来有多难,感受到小牛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又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读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听说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在学习第二三段,在引出小牛的话之前,屏幕出现一直乌龟图以及它说的话,此时需要老师的导读——“小牛娃,算了吧!站不起来不要紧,像我这样在地上爬,多稳当啊!”。而学生在看到画面后,都是情不自禁地和老师读了起来,那种感觉是很自然的。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参与其中,既指导孩子读书,又使孩子们就有了读书的愿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