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一教学反思(3)
时间: 07-22
作者:吴锡礼
栏目:反思
体验是成功的基石。对于圆的特征认识,我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研究中自己建构知识,即多次用圆规画圆。在一次次的画圆过程中,引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在对话交流中使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构与生成。正如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性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活动)。”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每一个概念的获得都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体验奠定成功。
三、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教学伊始,我选择“摸圆片”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圆的光滑、饱满、匀称;探究过程中,我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数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真正美丽起来。
不过,在教学中仍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教学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
四、技术服务课堂。
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使用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本节课我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选择教学工具及素材。在游戏导入环节,利用工具栏中的“白板遮盖”功能,帮助学生感受圆的特别;在学习圆规画圆时,点击工具栏中的“圆规”,讲解示范学习画圆的方法;在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后,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规范的作品,掌握画圆的技巧;在数半径和直径条数时,利用“计时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利用“科教素材”的图库功能,拖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以及人物图像,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当然,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要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五:圆的认识一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第一种常用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圆的例子引出课题“圆”,学生通过举生活中圆的例子,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正确画圆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关于导入的设计
数学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来上课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课堂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会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资源。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圆的例子,而且他们会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圆。我通过提问黑板上的图形(一个圆)是什么图形以及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的例子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感觉圆无处不在,我让学生举生活中圆的例子,并提问说得完吗?学生回答说不完。这环节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三、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教学伊始,我选择“摸圆片”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圆的光滑、饱满、匀称;探究过程中,我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数学课堂摆脱枯燥乏味,真正美丽起来。
不过,在教学中仍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教学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
四、技术服务课堂。
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使用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本节课我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来选择教学工具及素材。在游戏导入环节,利用工具栏中的“白板遮盖”功能,帮助学生感受圆的特别;在学习圆规画圆时,点击工具栏中的“圆规”,讲解示范学习画圆的方法;在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后,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规范的作品,掌握画圆的技巧;在数半径和直径条数时,利用“计时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利用“科教素材”的图库功能,拖出不同的平面图形以及人物图像,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当然,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根本性突破的是教师。要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五:圆的认识一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第一种常用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生活中圆的例子引出课题“圆”,学生通过举生活中圆的例子,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正确画圆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关于导入的设计
数学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来上课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课堂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会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资源。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圆的例子,而且他们会判断一样东西是不是圆。我通过提问黑板上的图形(一个圆)是什么图形以及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的例子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感觉圆无处不在,我让学生举生活中圆的例子,并提问说得完吗?学生回答说不完。这环节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