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礼物教学反思(2)

时间: 07-02 作者:黄天 栏目:反思
      
1、教学中顺着故事的情节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从语言中品味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使训练情境的创设比较自然。把保罗两次猜错小男孩的心思贯穿全文,保罗同时做出了两意外的决定。融入其中则更显自然。
      
2、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式使课堂的语言训练扎实有效。我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课文:引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再自由读课文,使学生理解内容“保罗为什么想错了”;默读课文,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3、课前精心充分的预设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造就了课堂细节的精彩。课前,我对整个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每一个过渡、小结,每一个问题的呈现,都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并且设想了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以及老师的应对。课上,我则放开教学设计,充分地关注学生,灵活调整,努力使每一个环节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细节都成为规范的语文训练。
      
4、课外拓展使学生、教师、文本紧紧相连。在保罗亲眼看到小男孩背着脚有残疾的小弟弟出来,亲耳听到小男孩那充满深情的话语时,保罗再一次感到自己想错了,他被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和小男孩兄弟俩共度这不寻常的夜晚。最后让学生看图、有感情朗读小男孩的话。那节奏明快、愉悦的曲子似乎正诉说着保罗在那个难忘的圣诞之夜的心情,同时也正把这“给予的快乐”轻轻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5、如果把“保罗、小男孩和弟弟都因为什么感受到了快乐”练说换成想象练笔,让学生动手写一写,也许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文本主题的理解会更有效一些。


反思三:最美好的礼物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在这节课要努力来体现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满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品质。

如在初读感知文章之后,请同学们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便“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结果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具有意义且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例如“小男孩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最美好的礼物到底指什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如何理解”?教师随机补充了“从这句话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教师把同学们提的问题加以梳理写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围绕问题先进行自学,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的交流、探究中,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保罗两次猜错小男孩的想法的内容和小男孩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课上紧扣保罗两次猜错男孩的想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男孩的话,悟出本课的中心,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部分,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理解能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