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教学反思(2)

时间: 07-02 作者:周梓航 栏目:反思

之后,我也反思了很多。因为时代原因,现在的孩子对祖国荣誉、爱国情怀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后面要想他们读出自己的满腔热情,开课的导入就至关重要。而我出示图片,深情地诉说并没有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第二次在其他班级上这堂课时,我就以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为切入点,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兴趣,更有的同学一开始就能义愤填膺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再让孩子读课文,感受中国曾经遭受的千灾百难,并对中国屈辱的历史作简要介绍,此时,孩子的心情更激动了,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最后,让他们读出内心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就水到渠成了。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去让孩子理解,结果教学时间比较仓促。其实,我认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没有必要让孩子自己去猜测、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比如: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学生没有历史经验,再怎么循循善诱,他们也很难知道这句话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直接说出。再如: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完全可以一笔带过,让孩子课下去查找这句话的出处,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能锻炼孩子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在结尾的处理上听取了詹老师的意见,不仅让孩子口头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还要将自己的深情诉说写下来。这是孩子们感情的深化,也符合语文新课标中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孩子动笔的要求,一举两得。

通过两次的上课,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虽然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带着一颗善于反思的心,我就会更上一层。


反思三: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在语文诗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找到这个撬起课文的“支点”?为此我们安排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使大家明确略读课文怎样教学才有效。

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课前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喜欢课文,愿去探究,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诵读,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这次活动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小学开展的,三山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观摩了施萍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华少年》,观课的老师充分发表意见,并与施老师面对面交流对话,下面选录部分教师的评课以供研讨。

龙湖中心小学杨春老师的观点是“把诵读放在诗歌教学之首”:

能把一篇课文教得简单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愿意的,能简单快乐地去学习课文是每位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能否上得简单而有效呢?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即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学生只要“读进去”即可,就这么简单。

但要让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学,教师须简单教;教师要做到简单教,还须先做些复杂的工作: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寻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华少年》一课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逐步“诵读好”这首诗,就足够了。诵读诗歌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快乐而简单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诵读好”却需老师先诵读好并多想办法进行设计。本课若是我上,我会注意以下两点:

一、师生课前要做好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对文中语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所以一课的学习,常常需要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学习这首《中华少年》时,一些文字、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的了解更深,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师生共同努力搜集准备资料,不但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施老师在这方面较注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