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3)
时间: 07-17
作者:陈敏敏
栏目:反思
第五,课堂上应设置各种胚芽鞘生长情况判断的随堂练习题及时巩固。比如单侧光对不同部位插入了云母片或琼脂片、匀速旋转、放在箱子中开一小窗的胚芽鞘的影响等不同情境下的实验结果的判断,还有重力、离心力的影响等等。及时巩固,实现课堂的高效。
总 之,这样的设计不仅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又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不过,由于时间紧张,关于向光性的另外一种解释(课本小字部分)的相关理论, 在课堂上没有涉及到,作为课外阅读处理了,可能失去了学生求异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的机会;另外,也没有最后总结一下胚芽鞘向光性的感光部位、弯曲的部位、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生长素运输方式、生长素运输方向等内容,缺乏了小结环节,使课堂内容没有呈现清晰脉络。
反思五: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
1.设计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资源,设计好从“已知事实→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认知思维模式。精心设计和 引出层层递进的六个问题环节,引导学生得出几个相关阶段的6个实验结论,比较紧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比较好的将课本比较分散的几个实验串联起来,解 决好本节课重难点。
2.利用直观、吸引力强的实物、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文科学生容易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同时将课本零散的几个实验通过学案的简洁归纳,便于理解和复习。
3.知识主干和呈现方式清晰,从导入到知识点细化,到知识点联系比较,再到知识应用,脉络清楚,利于学生接受。
不足和改进之处:
1.所带的文科班比较缺乏生物学探究思维的的主动性和能力,实验探究环节师生的互动深度不够,课堂表现比较平淡,亮点不多。教师在日后教学中应予以培养和改善。
2.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导入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面用时较多,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有些教学环节不够流畅,详略也不够得当,植物胚芽鞘向光性原因的解释没有完成,有些遗憾。
3.在问题的有效讨论的层面上看,部分问题显得比较简单或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