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2)

时间: 07-15 作者:叶雷 栏目:反思
 
2、推荐课外短文时应引导学生品味其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的《昆虫记》时应再一次感受法布尔的写作特色,他善于观察,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词描绘出他所看到的事物。这样在老师给学生们推荐这本书时就更有说服力了。
 
3、点评学生时教师语言应力求多变。
 
师:你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14:我从法布尔身上学到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生15: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身边的事物。
 
生16:我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本文就使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
 
生17:科学地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生18:要关注细节。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老师也很高兴你们学到了这些。
 
当时对学生的评价太笼统,没能做一个归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升一下。因为有的学生获得的是能力上的提升,有的学生是从写作方法上获得了提升,有的学生是从意识的角度得到了提升。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应从这些方面鼓励大家的收获。


反思三:松树金龟子教学反思

最近,举办了“送培到镇”活动,我学习了三堂“同题异构”课《松树金龟子》。流程差不多,激趣导入--生字词--整体感知(介绍松树金龟子的几个方面)--主问题的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语言介绍其发现以及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阅读推荐,但每个老师处理方法角度不同,内涵也是不同而且是有差异的。

1,主问题的达成。

并不是说老师把问题一扔小组讨论,就引发智者见智的见解。学生没有这种神奇。为达到主问题的效果,应科学设计几个辅问题。问题在教学中的先后是应有梯度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学过程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随意性。上一届黄海潮韩铭老师上《背影》,就涉及到提问设计的坡度问题。a朱自清的四次流泪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流泪的内容各是什么?b这四次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问题正是到达b问题的一块跳板,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有了这样的梯度,能增强提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主问题无序的设计,必然造成课堂效益的下降。如果教师设计的主问题不能远瞩地解读文本,不能细致地体察“生”情,那么必然会主问题之间缺失必要的联内在的牵引力不足,搞得学生雾水,造成设计效益的明显下降。主问题设计的顺序是需要认虑的,其内在的联系是需要有序地安排的。如果这个课堂就一个主问题,请举例谈谈说明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这很难体会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只有做到有梯度的主问题,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多一份发展,多一份生成,多一份创造。

2 公开课的作秀。

要开课,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好好准备,备课、洗课、再备,教师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还不放心,把授课流程告诉学生,让他们充分预习。这样的课堂是热闹的,课堂是课前完成问题的一种展示。这种能力课前学生已具备了,课结束可能收获甚微。课堂缺少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之的矛盾运动,缺少了生动活泼的主动地活动,一堂课少了这些,就没有了活的灵魂,失去了生命活力。这也许是公开课的悲哀,也是师生的悲哀。我们呼唤原生态的好课。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