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3)
时间: 07-01
作者:刘松
栏目:反思
诚然,如果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以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为引子,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的话,那么,学生将会有更自主的个性化表达。
二、放:放手自主阅读,使之思维发散。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着让这些刚从幼儿园进来不久的小朋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于是便出现了如下对话。师:“读了课文,小朋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甲:“太空是指哪里?”生乙:“嫦娥姐姐是谁?”生丙:“什么叫‘散步’?”生丁:“科学家为什么要派飞船弟弟去做试验?”……可以说,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被孩子们自己解决了。有的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解决了关于“嫦娥”的问题;有的讲了关于宇宙太空的故事解决了“飞船”的问题;有的上来做了一个小表演解决了什么叫“散步”的问题 ……尽管孩子们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听来令人动容。
确实,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个性化的所思所感,应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表达、展现自我!
反思五: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在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点,我注重细节,把每一句话都细细地分析。首先我用一个问题:通过飞船弟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在学生说出知道飞船的名字叫神舟号时,我借机说出神舟号的意思,扩充学生的知识。在教学“从中国来”这句话时,我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号’升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绪。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我还出示了几张江阴的风貌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然感受到自己身边的故乡在发展,在不断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然本课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第二小节的分析中,我比较注重对一、二两句的把握,反而忽略了第三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试验”,其实在教学这句时,我可以加入一些科普知识:如飞船去太空做什么。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知识。另一个就是在最后的想象说话中,我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说话训练,我的本意是怕学生有不着边际的想象,想先作一个引导。殊不知,这样反而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想象力受到了阻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给自己更多的信心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我们一起在课堂中成长。我的教育道路还很长,我将更加努力、更加用心走好今后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