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时间: 06-09 作者:赵前程 栏目:反思
反思一: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在长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计算公式的理解,我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1)通过小组摆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交流并展示是怎样摆的?(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自主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并在小组中交流。但在第一个数学活动为了引导学生说理而时间用于过多,但成效却不大,学生还是未能很好地说出来,以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够。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数学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率,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分组操作拼长方体、填写报告单,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让学生自主地去感知、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降低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

在整个活动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实验——论证去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反思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的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动力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小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现代教学观追求"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理念。如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实践和感受,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这些重任就落在我们教师身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下面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进行实践、尝试,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截取学生所熟悉的比较物体大小引入,让学生感知比较物体大小,其实是在比较他们的体积大小。  出示cd盒和药盒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有的学生说cd盒大,有的学生说药盒大,意见发生了分歧,究竟谁大呢?学生很想知道。"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比较出大小?"于是,学生兴趣很浓,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