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教学反思(2)
时间: 06-09
作者:杨舒婷
栏目:反思
在跟科组长叶健刚老师和指导老师刘家胜老师商量之后我决定转变方向,横向扩展,即从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出发,通过对多篇小小说的分析,总结出小小说的基本特征,鉴于小小说结尾比较特别,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把重点放在结尾上,通过两个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公开日终于到来,我所用的班级是高一(1)班,这个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答问主动,课堂气氛好。我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对小小说的认识切入,然后通过课文,直接进入对“小小说结尾艺术”的探讨,最后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逐步实践结尾的手法,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熟悉这种写作技巧,并运用于自己以后的写作中。
教学公开日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首先,对于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安排,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组织材料,进行问答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如我在几轮试讲当中对“小小说结尾艺术特色”为重点的教学过程的摸索;其次,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我们要进行相应的、符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安排,比如现在我所教的是高一级,是刚刚从初中生上来的十六七岁的学生,理论性太强的东西不太合适他们,时代性太强、年代久远的东西不太合适他们,不然,不仅课堂气氛会如“死水”般沉寂,而且还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对小小说及其结尾特点的探索,我最后并没有给出太多理论性的东西,而着重在让学生对这种新文体进行初步的了解与尝试,在这一点适应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进程;第三,在今后的课堂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考虑课堂教学实际,特别是对于时间的把握,对于学生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可以继续延伸下去,不一定要强求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意外,虽然课堂教学并不完整,但是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效果可能反而会更好,例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对于《落棋有声》中几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很有想法,有思想碰撞的火花,一些见解比我预先料想的更宽、更深,如果在这个时候考虑继续挖深,而不是让学生留到课下再讨论,一定会更有新意,让学生获得除知识之外更多的东西,并且可以把多余的时间用来总结,如此,我想效果会更好。
有人说,教学中不可能每天都有意外,倘若可以把这些意外都作为经验和教训,以后的课一定会越上越好。我想经过这般历练,这般陶冶,我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的。感谢语文科组的全体老师们,他们在不同的阶段给了我及时的帮助,众人拾柴,自身奋进,燃高火焰。
反思三:差别教学反思
《差别》是一篇很短的课文,我没想到它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在来红岭中学跟岗学习之前也上过《差别》,大概上了两次,都是一带而过,讲半节课,做半节课练习。所以这次用它来上汇报课还是觉得有点小材大用。因为诗歌单元能剩的课文不多,又不想与其他学员讲的重复,所以就选了这篇。
老实说,备课时,我还是下了一番工夫。早在第一周的周末,我就已经写出了教案和学案初稿。因为课文很短,所以就只好在拓展和应用上下工夫。开始,我将学习重点定在对小说标题的研读上,因为这个内容比较容易考,也比较能讲。匠师的惯性思维就将我拖入了“填鸭式“教学的泥坛。第二周的周末,我开始进行修改。我备课的习惯是先自己写一个教案,然后再上网去找相关的教案,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后,以我“案”为体,人“案”为用来进行修改和补充。个人感觉,比较容易出新东西。不过,网上的资料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所以做比较分析的功夫费时较多。不过,让我兴奋的是,似乎还没有人像我这样----将对小说标题的分析作为教学重点----设计过。我还真是自鸣得意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