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3)

时间: 06-26 作者:王欣怡 栏目:反思

本课中有不少难记的生字,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他们想一些巧记的办法,结果学生开动脑筋,居然想出了不少,如:“否”字可以这样记——“说不”。仔细想来,的确,“口”不是用来说话的吗?而且“说不”不正是“否”的意思吗?再如,“德”字,学生说:“双人旁后面十四人一条心。”是的,这么多人能一条心,难道不是道德高尚的表现吗?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他们还真有办法,而且效果也还不错,在课堂检测时,这些难写的字居然很少有人错。

对于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比如:“堡垒”、“否则”、“鞭策”等等,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联系本册教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中所提出的“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要求,我将词语理解布置到学生的预习中去,先让他们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圈画下来,然后自己解决: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想,也可以查字典、词典,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精读第一问时,我先引导学生给这一段分层,然后找出这一段中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找到了这句话: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在理解时,#p#副标题#e#一位小女生充分运用自己课外阅读,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富翁(有钱、有病)和一个穷人(没钱、健康)互换角色的故事,让大家懂得了健康的身体比金钱更重要,理解了“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意思。在她的影响下,学生在理解“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时,自然会联系阅读内容练习生活实际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读这段话时,就不用老师再生硬地强调,学生自然地动情地激动地表达出来,真是读中见悟。这时,我趁机教育学生要珍爱自己的身体,认真做好两操,把“知识”和“育人”达到了和谐统一。

本文在结构上有个特点:陶行知“每天四问”中任何一问都是先提问题,然后解释为什么这么问,最后说明应该怎么做。所以,下面段落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照着刚才的方法自学,然后交流。结果汇报时,课堂上成了故事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生动鲜活的事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四问”的重要。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承担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更有说服力!接下来的工作布置上,学生都把承担班里的工作当成一种荣耀,人人争着为班级出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反思五: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本课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比如:“堡垒”、“造福”、“鞭策”等等,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联系本册教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中所提出的“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要求,我将词语理解布置到学生的预习中去。我先让学生先把自己所不理解的字词圈画下来,然后再自己解决:可以联系上下文推想,也可以查字典。上课时我再进行检查、评讲。在这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