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时间: 07-08 作者:冯宴熙 栏目:反思
反思一: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安排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可不规则图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随处可见,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就把这一内容编入教科书中,要求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的脚印》就是这一领域的一个内容。

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婴儿时代,可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刚出生时的脚印,都觉得小得不可思议。从而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本课的探究: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被激发了上来,都积极投入地去寻找比较合适的方法来正确估算脚印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数格子的;有的把脚印看作近似的长方形再来计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来计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来计算……虽然方法各异,结果也有误差,但孩子的思维是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有的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的同学为了使结果更精确一点,居然以半格为一个单位认真的数着,结果精确到十分位。这样,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探索下,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探究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是多少时,就不再有悬念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反思本课教学,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为孩子们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思路开阔,方法多样。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在我的隐性指导下,孩子们能很好的完成学习活动。这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生成的课堂。可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估计值与准确数值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如何有效缩小误差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反思二: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解决策略。数格子最为一种基本的估算面积的方法,不一定在任何地方都好用。因此,因题制宜地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反思三: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几何图形绝大多数是不规则的,让学生学会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成长的脚印》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1、探究刚出生时的脚印的面积。

2、探究2岁时的脚印的面积。

3、探究现在自己的脚印的面积。

这些活动都是从估计自己脚印面积的变化入手,对学生来说倍感亲切,他们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会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

在探究每个脚印的面积大小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先估计、再验证、然后计算的方法。这个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验证计算时,除了书上的数方格的方法,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参照物比较,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近似的基本图形以及割补平移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让学生动手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然后课件演示这个过程,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后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学生在比一比、圈一圈、量一量的动手活动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