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3)

时间: 06-21 作者:胡梦晗 栏目:反思

本课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结构可分三个意义段,语言简洁,生动,画面内容描写十分传神,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特别是文章的结尾是对整篇课文进行了总结,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顺序及总分的结构。为了渗透“总分”结构式的写作方法,“方法仿写”在本课是最佳的阅读与写作的范例。在这知识点上,我出示了句段。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溜达。点拨:引导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是一组批比句,一连用了五个”有的“突出了街上行人形态各异的特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使内容集中,节奏感强,能够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这个环节,是我在本课中要重点落实的知识环节。

课前我浏览了教材,有埋伏性的安排了学生去年菜市场,服装店,夜间广场。可选择一个点,也可以连续选择。要求学生用排比句把市场繁忙热闹的样子写下来。学生完成不错的,有的孩子在一段话中能连续用上5个以上的四字词语。如、熙熙攘攘、喜气洋洋、来来往往、琳琅满目……

进一步渗透“阅读与写作同步”,这得让学生弄明白,文中各个环节的精彩描绘都是画面内容,这就是文中蕴含的“阅读中感悟写法”。说准确点,本文是一篇状物的文章,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描绘,再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百姓生活情景。怎样描写静物呢?针对我班学生作文情况,要写一种静物,每个学生都会,但选材是很重要的。假如、本文不是写的《清明上河图》选取一幅普通的画,作者能像本文中的文字那么栩栩如生吗?这就是引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写作中,要选材,选取有意义的材料,值得珍惜、留念这样的材料才有可能在文字组合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首先,指导学生选好静物,仔细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则在选好静物之后,一定要细心观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作用等方面。观察清楚才能像本文中作者写《清明上河图》一样,写起来得心应手,生动感人。比如、文件具盒、字典、相册……然后找出事物的特点,确定写作重点。茫茫大千,形态万物,各色各异,即同一类物品,互相之间也有其“个性”。只有准确把握特征,又准确地描述出来,才能写得具体真切,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就如本篇课文,作者抓住画面的人物多及画得传神的特点来写,读后,能给我们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一提起这些特点,就知道描写的是《清明上河图》。比如、描写文具盒:我有一个精致的文具盒,长方形的……盖面……底面……打开它……

在本课中,除了习作模板的特点,还有标点符号的计巧。这知识点得鼓励学生读书不仅仅是读字,还要读出符号才算读书。文中有三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这样的句子。比如、1、有走江湖的医生,#p#副标题#e#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感谢画面上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有写。”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类的建筑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热闹景象。”3、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这句的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后面要写的内容,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任读者去想象。这里我安排了这样的标点符号的训练。
为你推荐
20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