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教学反思(2)
时间: 06-21
作者:俞苏玲
栏目:反思
虽然看似目标完成得不错,但我仍有一种“空”的感觉,感觉课文深入的不够,这可能与学生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少有关,但更多的是我对教材的挖掘还是不够深。
反思三:清明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关于清明节由来的传说,讲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随臣介子推在重耳饿得头昏眼花时割肉奉君。他护主救国的举动,感动了晋文公。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不忘此事,想报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绝,为避当官,他躲进深山。晋文公想逼他出来,放火烧山。介子推宁可焚于柳树下,也不接受恩惠。日后,晋文公为了怀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为清明节。目的是晋文公意在执政清明。因此,每逢清明节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本课时我从问题入手,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共同提升。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让学生谈出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学生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从而懂得了清明节的来历。
反思四:清明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语文时,要与学习文化联系起来。我在教学《清明节的由来》这篇课文时,突出了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的特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向家人请教,了解家乡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在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谈清明节的习俗。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介子推的话及他留下的血书进行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和体会介子推写的血书的含义及他对晋文公的希望,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宝贵的崇高思想,了解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怀念。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民族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