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学反思(2)
时间: 06-18
作者:陈艺敏
栏目:反思
反思三: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学反思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怀着愧疚之情,为孩子摘回一串葡萄时,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时刻狐狸妈妈冒着危险告诉孩子快逃,自己却被猎人逮住了。小狐狸长大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曾经为他而留下的葡萄树,感激之情由然而生。母爱,是人间永恒的爱,无私的爱,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习这篇课文是我采用“读书——交流体会——感情朗读”的形式,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到文字里去读一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也能够试着做到“披情以入文”,体会着实真切细腻,有些感受还比较深刻独到。比如,面对危险,你认为狐狸妈妈该怎样做?有的说它应跑回洞中背着小狐狸再跑,有的说可以用小石子抛出去,引开猎人的注意力,再去带小狐狸一起逃。在课文的最后,问到“狐狸妈妈到底去哪里了?”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妈妈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有的说“妈妈骗过了猎人,逃走了。”有的说“妈妈也许已经死了。”“妈妈被猎人吃了。”很多同学都认为狐狸妈妈很有可能遭遇不测了。一个很理智很现实的分析,再加上一个“遭遇不测”,说得我们大家心里好难过。课堂的情感氛围一下子变得沉重和伤感起来。
大家体会出了小狐狸吃到葡萄时,充满了对狐狸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同学们又有了自己新的见解:“小狐狸此时一定还很后悔。”“他后悔当初不该让妈妈独自去帮自己找食物。”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阅读还是欠深入,但在思考题的设计上充分发挥的学生的想像力。
反思四: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教学反思
《妈妈留下的葡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小狐狸肚子饿了,狐狸妈妈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去给他找好吃的,当她为孩子摘回一串葡萄时,却在家门前碰到了猎人,在这危险万分的时刻,狐狸妈妈冒着危险告诉孩子快逃,自己却再也没有回家。小狐狸长大了,始终没有找到妈妈,却看到了妈妈为他留下的葡萄树,顿时充满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母爱,比天空还辽阔,比海洋还深远,她是人间永恒的爱,最无私的爱。
讲童话就应该首先了解童话的特点。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童话的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如何将童话故事讲出语文味,讲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和童话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命运?我想教师只有以语言为载体,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在教学《妈妈留下的葡萄树》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了“三情”进行设计:抓情节,细品读;抓情境,促想象;抓情感,促体验,从而教出童话的语文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童真,呵护童心,引领孩子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
一、抓情节,细品读
故事情节中狐狸妈妈给小狐狸摘葡萄和就小狐狸两处最感人,我抓住相对应的2、3自然段引导学生深入地品析。先用一个主线问题切入: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默读1-----3自然段,画出描写狐狸妈妈的句子,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画句子,谈感受,初步感受狐狸妈妈的爱。紧接着我着重引导孩子品析了2、3自然段中描写妈妈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句子,通过读句子谈感受、再找词语,紧接着进行朗读的指导,这样层层深入,从段到句再到词然后再到段,理解文本走个来回,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能够透过语言文字深入地和狐狸妈妈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