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时间: 06-14 作者:叶旭斌 栏目:反思

5、注重数学思考

徐主任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注意对同类题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纳出含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6、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徐主任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格式问题:等于号的对齐;(2)运算顺序:学生在理解了运算顺序之后,有些前面是减法、加法后面是乘法的混合算式,学生往往是将后面的结果写在前面。徐主任通过(1)强调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2)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3)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困惑与反思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做混合运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

2、教学中前松后紧,要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

3、教师语言要严密。


反思四: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教学《混合运算》信息窗1,我通过生活化情境“休闲假日”进行导入,#p#副标题#e#当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第一种9+9+9+9+5=41(人);第二种9×4=36(人)36+5=41(人);第三种 5+4×9=41(人)。当我以第三种为例,问学生为什么不先算5+4,学生马上就能进行反驳:5+4没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经分组的同学有36 人,再加上没有分组的5人,就知道旅游团的一总有多少人了。在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 减)。

以上事例,不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更能折射出学生那赋予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了他们不同的 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他们的不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 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不同算法的展示,也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提供了材料,为学生进行 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思,我觉得,我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反思五: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混合运算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就是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教学时 结合课本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图,根据已知条件,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连乘问题”学生计算非常熟 练,但列式时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随意把其中的两个数方在一起乘,不管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第二个问题“乘减混合”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 生原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计算有小括号的式题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结合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用好练习题。

通过练习题的试做,从中选取错误案例,及时进行讲解、纠正。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既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