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反思(3)

时间: 06-13 作者:王世磊 栏目:反思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曲失情未蓄。

课前谈话,原来设想在低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音乐声中,我和学生讲述徐秀娟和三只小鹤的故事,感受“徐秀娟深深地爱着这些生灵,鹤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生的心里先蕴下“爱”的基调。但在实际上课前,时间不多,估计不能讲完这样的故事,所以也就没有讲述。

二、书声阵阵悟“我”情——声响情未达。

喜欢朗读,#p#副标题#e#喜欢学生用动情的朗读来“讲述”自己的理解。只是这些学生和我还没有这样的默契。在设计时,我想过学生除了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外,也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理解。甚至想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谈阅读后发现、词句的理解、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朗读与理解结合来交流自己的收获。但是依据班级学生实际,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很不尽人意,这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糟。尽管我努力想激起他们的情,但是听到的只是声音的提高,“言”游离于文本的“情”外。教导以为是期末复习疲惫的缘故,可我知道不是,因为平时的课堂也鲜有满意的。只是这堂课似乎尤为明显。为他们“冷漠”而生气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不能触响学生心中的那根“情”弦呢?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地去触摸文本的精神世界,尤其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会当一名孩子吧,有一颗童心。体验是一种亲历性活动,只有当老师用孩子的心来感悟时,才能思其想,感其心,也才能真正动其情。
 

反思五:灰椋鸟教学反思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课始,我利用谈话方式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学生想象说话时,学生思路较窄,我没有及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性;还有,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学生的激励性不够,使课堂语言少丰富。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