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红气球教学反思(2)

时间: 06-12 作者:陈琳娜 栏目:反思

一、师生谈话,缩短心距。

师生之间关于朋友话题的谈话,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浓浓的美好情感的意境中,在情真意切的氛围中感悟朋友间的真情。

二、围绕感情主线,读中感悟真情

我始终着眼于戈里亚前后心情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本节课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和好朋友共读,师生同读。读中有品,既抓住词语反复吟读,也关注体验入境品读;既联系生活实际,也想像当时场景;读中有评,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使学生在交流中,尽情感受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快乐,并在分享他人的体验中也丰富自己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断深入,充分感受到文字中所承载的情和意。

三、创设传递友谊的美好情境

学生拿起画笔,或写或画,传递美好的祝福给戈里亚,师生共同品读美文《窗》、《送给奶奶的阳光》、《珍妮的帽子》,真正的打开了学生们情感的闸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巨大的震撼,从中悟出爱的真谛。


反思四:窗前的红气球教学反思

《窗前的红气球》故事情节简单,但字里行间流露着同学间真挚的友情。在执教本课时,我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站在学生角度,#p#副标题#e#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以学促教。课堂中创设了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设计了富有情趣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的读、议、思、评、写,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理解评价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活动成为多方向的信息交流程。

1.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大胆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在读中质疑和合作质疑的能力。例如,在导入新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看图质疑“气球是从哪来”的,”“为什么画一张笑脸”等等,在质疑中学生的朗读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为自己初读课文提出了学习目标。在识字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体验。

2、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样。低段学生喜欢直观星系象的事物和丰富多彩的游戏,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特点,力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尽可能的避免教学方式的重复与单调。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自读、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结合玩魔方、打气球、走迷宫三种游戏,让机械的生字教学在玩中轻松突破。在阅读指导时,我把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重点句、关键句品读体味。通过自由读、示范读、感情读等,读出情感,积累语言。

3、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及时抓住典型语言的重点训练。在此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凭借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固有的人文价值,又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学习科利亚在病房的部分,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生病时孤独、寂寞的心情。在课文拓展时,我把阅读文本与写话训练有机结合,将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体现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色,也使学生积蕴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反思五:窗前的红气球教学反思

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当我们提出“转变教师的角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时候,由于理解上的误区,课堂教学成了“放任自流”的课堂,教师一时不知道怎么调控课堂,该讲的不敢讲了。特别是提出“顺学而教”,有的教师成了学生“后缀”。新的理论无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了学生能力。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花样翻新的时候,语文教学也变得“千疮百孔”了,语文成了教师的负累。语文教学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的导学是万万不可忽视的。没了教师的主体,也就没了学生的主体。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决定着教学方式选择。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