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学习心得(3)
时间: 05-07
作者:蔡园园
栏目:心得体会
与传统模式相比,高中新课程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是学生在考试。新课程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发 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的基本理念是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这意味着高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意味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意味着处境不利的社会群体也有着均等的教育机会。
在传统应试教育 模式下,一方面,围绕着高考,教师和学生忙得焦头烂额;另一方面,社会又在抱怨毕业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差。艰辛的付出为什么都付之东流了呢?究其原因,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课程体系设置在高中阶段的基本表现是:
(1)以知识技能 的熟练化为课程目标,由此必然导致把知识技能视为外在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生活;(3)课程结 构“分课主义”倾向严重,简单、划一、拒斥学生的选择;(4)课程实施过于倚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5)“一切为了高考”选拔取向的课程评 价;(6)高度集权化的课程管理,排斥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体系相对陈旧,#p#副标题#e#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经验,缺乏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与 传统应试教育课程设置不同新课程设置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把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增设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 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案和前景都是看好的,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有望在新课程体系下实现。但是,新课程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教育系统各部门、各环节密切配合,相互协助。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力,都有可能使新课程改革前功尽弃。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角度看,必须做好两项基本工作。
首先,要尽快完善高中新课程模式下的升学考核机制。
传 统教育模式之所以会发展成为“考试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由高考这一升学考核机制决定的。新课程实行后,如果高中升学考核机制不变,高 中教育还是走不出应试教育的范围。这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办法不妨借鉴一下。在美国,也有类似中国的高考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随时报名参加考试, 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以自己最好的成绩去报考大学。不过他们的这个成绩不是能否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学生在高中三年每学年的考核成绩、社会实践、品行考核 等都是相当重要的参考分数。这种考核机制与我国高考一锤定音相比较,则更公平、合理。
其次,要建立一整套的监督机制,保证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
在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与学校之间为了生源、荣誉、效益等问题,在应试成绩上展开激烈地竞争,弄虚作假事件层出不穷。新课程模式下,一方面,竞争依然存 在,甚至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学生成绩考核实行学分制,学分认定权又在各级学校。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监督机制并出台相应的教育行 政监督和处罚条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对违反条例弄虚作假的各级部门、各学校严肃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公 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