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请汇报材料(7)
时间: 05-19
作者:陈雅娜
栏目:事迹材料
(3)课程中心要及时将经专家鉴定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组织上报,参与评奖,或推荐到杂志社发表。
4、过程的动态管理
(1)教科研项目一经立项确认,学校将拔给研究经费,重点项目每项10000元、一般项目每项3000元。课题经费分三次拔给,限额使用,超支不补。启动阶段预付三分之一课题经费,课题研究中期,经检查完成计划研究的内容后,再支付三分之一,余下的待项目结题后拔给。
(2)立项后没有按计划进行课题研究,又没有特殊情况且未向课程中心提出延缓研究申请的,视为故意拖延,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在报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同意后,勒令中止研究,并撤消课题项目,退回已发课题经费。对项目负责人本人今后其他项目的申报予以限制。
对开展过研究,但研究没有成果,未能通过项目结题评审的,全额扣回已发项目经费,允许项目负责人继续申报其它研究项目。
(3)课程中心要及时将经专家鉴定有价值的教科研成果,组织上报,参与评奖,或推荐到杂志社发表。对于获奖或正式发表的教科研成果,学校将根据《教育教学考核奖励方案》给予奖励。
5、成果的推广管理
(1)已经结题的教育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将经专家认可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校内外进行推广,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科研效益。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大奖。对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并取得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应将科研成果推广工作纳入其工作计划,并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作为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课程中心根据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研讨、交流、观摩、书面介绍和多种传媒宣传,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二)设计重构了项目联动情况下的课程中心功能。
1、加强充实课程中心力量,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科研规划领导小组,保证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变课程中心科研为课程中心管理指导科研工作。
2、加大科研在教师考评工作中的权重。制订和修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引导教师把研究能力转化为教学中的研和学。建立评职、评先、评优与教科挂钩制。
3、推行科研项目运作机制,用经费保障科研的长效运行,增加教科研的向心力。加大教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科研资金的到位,设立科研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为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4、建立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问题诊断机制,防止集体迷失。成功的学校并不是问题少,而是问题处理得好。
5、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活化为抓手,开发校本教材,形成支撑学校特色发展的岗位制科研体系。
6、成立课标解读中心,与省市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充分考虑城乡教育差别,找准差距,明确定位,有区别地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教育指标。
7、强化教研组研究功能。教研组应承担课程设置、规划、教师成长与评价的主任务;抓好集体备课、学科校本培训等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负责平衡学科力量在各年级的配置。
8、开展学科有效课堂研究。有效课堂与有效教研呈正相关关系。以科研为先导,制定学案编写要求与细则,重视同课异构和个性化学习。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9、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专业成长。学校通过论文、课题、专著引导老师走向深入。建立专著、教材资助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论文评比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开展优秀科研教师评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