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改善计划(7)

时间: 04-23 作者:刘欢 栏目:工作计划

4.加强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检验人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培训,做到合格上岗。

5.加强对街头食品和卫生合格率较低食品的卫生管理与监督,大幅度降低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到2000年,使食品卫生总合格率达到88%。

6.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做好农药使用技术培训,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

7.加强化学品管理,防止或减少有毒化学品对食物的污染。

8.搞好环境卫生,进一步加快农村改水步伐,保护水源,减少城乡生活饮用水污染,降低水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9.降低腹泻病死亡率,使80%的腹泻病患者能得到口服补液治疗。

(二十二)提倡母乳喂养,改善儿童营养。

1.由卫生部门编制母乳喂养、辅助食品添加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和健康教育材料,对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他们对社会和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2.推进爱婴医院计划,在所有医院的产科和家庭接生中推行母乳喂养。

3.提倡科学的家庭化辅助食品的制作,防治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

4.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

5.食品工业部门要加强对断奶食品、儿童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及学生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食品的卫生监督和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自制食品的监督指导。

(二十三)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症。

1.卫生部门要针对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2.制定微量营养素缺乏病防治规划。

3.落实全民食盐加碘措施。

4.食品工业生产和加工部门要适应广大消费者需求,发展具有优势的营养强化食品和粮食加工品。居民家庭菜园应大力提供种植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蔬菜。

5.对3岁以下儿童实施补充维生素a的干预措施,由卫生部门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

6.加强防治儿童佝偻病。

(二十四)保护处于困难条件下的人群。

1.采取有效行动,保障遭受自然灾害人群的食物供应。

2.对老年人营养予以足够重视。供应营养丰富的膳食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需要,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生。

3.有关部门制定帮助残疾人改善营养的计划。

(二十五)加强营养人才培训及营养教育。

1.加强培训营养人才,在办好正规的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有关营养类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发展营养学教育,逐步在农业、轻工、商业、粮食等院校开设有关营养科学课。

2.加强培训在职营养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和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营养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

3.有计划地对从事农业、商业、粮食、轻工、计划等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培训。

4.将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计划要安排一定课时的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将营养工作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提高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并通过他们指导居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食物资源改善营养状况。一、前言

(一)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食品生产以及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均热能日摄入量2328千卡,蛋白质68克,脂肪58克,已达到基本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群营养知识的不足,致使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不良问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