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反思
时间: 03-27
作者:刘绍娟
栏目:反思
渔歌子教学反思一: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赛课,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以求更上一层楼!
渔歌子教学反思二: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总之,经过这一次的赛课,收获很大。我将不断学习,以求更上一层楼!
渔歌子教学反思二: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