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反思
时间: 02-22
作者:邵冬世
栏目:反思
白杨教学反思一: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杨教学反思二: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杨教学反思二: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