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典型材料(5)

时间: 02-21 作者:许丽丽 栏目:事迹材料

小分队的同志给村委会当参谋,在全村9000亩耕地上退耕4500亩用于治沙造林,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办法实施造林。并选用抗旱能力强的哲林四号等优质树种作为主栽品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树木成活率年年都在95%以上。树木长势良好,目前,肖家风口已得到基本治理。

四、 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群众心里。

由果树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组成的三个防沙治沙服务小分队以“寒富苹果科技服务大篷车”和“防沙治沙服务讲师团”的形式,带着20万本科技小册子,深入到风口所在村,现场指导果树生产,苗木培育和草方格栽植技术。由计划财务处党支部组成的防沙治沙小分队深入风口所在的3个国营林场苗圃,逐个分析、逐个解剖,通过分类施策,鼓励引导林业场圃练好自身内功,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将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了这3个贫困林场的危房600平米。

在一年多的包风口,防沙治沙服务示范工程中,8个小分队的干部下去尽量不惊动基层,住在村里,食宿全部自理。不断以实际行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五、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沈阳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共产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爱丽同志整个春季没有休息,来到风沙最严重的村,无偿为农民传授防病防虫技术,足迹遍布沙区的乡乡镇镇。在海州乡密不透风的灌木丛中,指导农户防病,多次晕倒在现场,沙区群众亲切地叫她“虫子大姐”、“林农群众的啄木鸟”。

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康德忠同志,身患癌症,仍然战斗在林果技术推广一线,无偿为沙区群众传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人们戏称他是非洲人,除了脸上皱褶和牙齿是白的,其余都是黑的。他说:有了病,趁现在还能走路,就更应该多为群众做点事情。

果树站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徐占广同志,把沙区群众视为亲人,将手机号码和家里座机电话号码告诉村里群众,遇到沙区群众在果树发展方面的求助,电话说不清的,就经常坐近半天的长途汽车,来到农户家中无偿为群众服务。他还拿出自己的工资为群众购买苗木和生产资料,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沙区群众的贴心人。


篇三:防沙治沙典型材料

民勤县各类荒漠化、沙化面积达225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2385万亩的94.5%,风沙线长达408公里,是全国沙化较为严重、生态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和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测和防治的前沿地带,历来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县,被喻为北部风沙线上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一、征服沙患、保卫家园,谱写治沙新篇章

为了这片绿洲不在风沙中日渐消陨,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勤劳勇敢的民勤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防沙治沙、植树造林,营造了自己的绿色家园,保卫了赖以生存的绿洲,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治沙篇章。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93.75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0万亩,封育成林76万亩,累计完成义务压沙22.0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近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3.4%提高到现在的10.87%。在年平均降水量仅110毫米的极干旱地区,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治沙成就,难能可贵,是中国乃至世界治沙史上一个奇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防沙治沙、生态立县,民勤精神扬四海

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沙治水的历史。建国以来,历届县政府站在维护绿洲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治沙理念,近年来,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提出了“兴水、治沙、办教育”的社会发展理念,制定了“以保为主、保重于治、以治促保”的生态治理方针,把生态治理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防沙治沙大幅度倾斜,做到治沙“政策、制度、资金、措施、落实”五到位。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防沙治沙、建设生态的宣传教育和发动,营造治沙造林的浓厚氛围,落实最严厉的生态保护制度,在绿洲内实行全年禁牧,使县域内生态植被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