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时间: 01-22 作者:骆祥国 栏目: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一: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二:

    《礼记.学记》上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说:教后知困,学知不足。
    我上08酒旅班《旅游文学作品欣赏》课时,是比较注意上好并加以教后反思的。课后几天,一般都会与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就会发觉,学习好的同学,还可以津津乐道,尤其是语文学科基础较好的同学兴趣倍增,但基础稍差或无心向学的则有点不以为然。尽管自己也很自信,学生对我仍然是很尊敬的,但仍有困惑。下面就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首先,或许起点高了。优生添趣,差生茫然,或说明起点可能高了。我们的学生来自初中的下层生,他们中许多或是无心向学的,或是偏科的,有的科目学业基础稍好,有的根本就不想学。因此,在除了要上好一节课外,还得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把心思转向学习方可。如从培养兴趣入手,利用诗词教学中诗教的微言大义发挥出来,提高思想认识,达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也试图这样做,但其结果仍是优生添趣,差生茫然,或者是起点高了?
    其次,讲授重于阅读,未能以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譬如,此次学习了陈建森教授开设的《中国古代诗文鉴赏方法》课,其中“言、象、意”的鉴赏方法,就有很大的启发性。现在若再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文,就可从意象入手。词的上片有好些意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呼啸且徐行”。有隐含意象是人,明写意象是风声雨声及人在急风暴雨中的想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就出现眼前的意象有竹杖芒鞋和想象中的意象马,且是两相对比的,还有由此引发的意象——人的想法,就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并由“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引出柳宗元的《江雪》诗的意境和作者借此所表达得想法。然后,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去探究,再结合下片的话,就会得出作者“坦荡行天地”襟怀“曲笔蕴心声”意蕴的结论。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不至于只是借助老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而变得有物象可循,然后从中悟出道理,对苏轼的在词中的所思所想就变得有理有据了。这就是“缘文释道”。同时,还应该认真地把老师主动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以学生的“读”代替老师的“讲”,老师在其中只起着主导作用的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其中,方能提高教学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