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实施方案(4)
时间: 10-11
作者:韩宇
栏目: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2、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学科整合,促进艺术类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4、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从而培养—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队伍。
5、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四、工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刘玉红
副组长:任建军罗金霞
成员:宋长玲杜红李俊杰徐志宏封淑君
2、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各教研组在学期初,认真分析研究本组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制订完整的教研工作计划,在第二周内交教务处,批阅后能较好地执行计划,期末有实事求是的教研组工作总结。
(2)、每周四定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单周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双周学科主任主持,经常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随时平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做到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3)、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每周进行二次集体备课.继续试行“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平时课前共同探讨教材教法,课后认真反思得失,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
(4)、扎实开展“三段两反思”的“行动教育”模式。要求每个备课组的教师参与三轮听“课”。凡是外出作课和参加学校研究课的教师,各组教师为了充分了解授课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一轮课让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上,这是教师的“原行为阶段”,全组教师进行第一次反思,帮他寻找自身经验与理念的差距。第二阶段是新设计阶段,关注新教学理念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授课教师上完后,全组教师进行第二次反思,主要寻找设计与课堂实际之间的差距,以便再进行新设计。第三阶段是新行为阶段,授课教师展示“两反思”后的教学成果,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
一.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科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2、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学科整合,促进艺术类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4、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从而培养—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队伍。
5、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四、工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刘玉红
副组长:任建军罗金霞
成员:宋长玲杜红李俊杰徐志宏封淑君
2、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各教研组在学期初,认真分析研究本组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制订完整的教研工作计划,在第二周内交教务处,批阅后能较好地执行计划,期末有实事求是的教研组工作总结。
(2)、每周四定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单周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双周学科主任主持,经常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随时平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做到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3)、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每周进行二次集体备课.继续试行“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平时课前共同探讨教材教法,课后认真反思得失,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
(4)、扎实开展“三段两反思”的“行动教育”模式。要求每个备课组的教师参与三轮听“课”。凡是外出作课和参加学校研究课的教师,各组教师为了充分了解授课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第一轮课让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上,这是教师的“原行为阶段”,全组教师进行第一次反思,帮他寻找自身经验与理念的差距。第二阶段是新设计阶段,关注新教学理念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授课教师上完后,全组教师进行第二次反思,主要寻找设计与课堂实际之间的差距,以便再进行新设计。第三阶段是新行为阶段,授课教师展示“两反思”后的教学成果,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