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反思(3)

时间: 08-02 作者:欧坤华 栏目:反思

   2、前置作业中设置了写话内容:同学们你们能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

   《课标》中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设计了编故事一题。他们想象丰富编写出了许多有新意的故事。这样他们就能把读书写话相结合,能更深的理解到“劳动创造快乐”。

    3、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分小组轮读课文,在轮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正音,这对读通课文有了很大的帮助。也让学生不觉得自己是孤立的,有不会的地方自然而然的请教同学,更好的培养孩子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我也穿插进“朗读”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理解“一口一口衔泥”、“千千万万”等词语。

   利用课后练习加标点一题,我设计三步走。

   (1) 抓住本课生词:波斯猫  失望 叹气

   (2) 让孩子带上表情读“波斯猫非常失望”;带上动作读“边走边叹气”;带上语言读“唉!到哪才能找到快乐呢?”

   (3) 指导完朗读后,再让学生为句子加上标点。

    整堂课的教学我都用朗读串联起前置研究的作业,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课堂中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加入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比较以前的“纯生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扎实了。

 

篇四:《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反思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p#副标题#e#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1.教态自然,优雅,对学生有亲和力,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板书大方,有实用性。
   2.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值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的学生就说“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在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蜂蜜,和大家一起分享,它觉得很快乐。”有的学生说:“青蛙一天到晚蹦来蹦去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保卫庄稼,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还有的说:“波斯猫整天待在主人为它准备好的软绵绵的皮沙发上,什么都不缺,它对燕子、蜜蜂、青蛙做的事情不敢兴趣,所以它找不到快乐”……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让学生精读课文有关段落,学会品词品句,读有所悟。“抓住关键词语读好句子”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我就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比如找到“一口一口”“千千万万”“蹦来蹦去”就让学生标出来,重读,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词语表达的意思了。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酿成一滴蜂蜜。此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有了以上两句句子教学基础,学生自然而然读出青蛙整天蹦来蹦去捉害虫的快乐情感,学生读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劳动获得成果”的道理。整堂课上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特点,突出了“以读为本”。
   4.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情感,受到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课时引课时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他们从歌声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为后文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在成功之余,还存在着缺点;
   1.教师课堂上教学语言有些重复,耽误了时间。
   2.复习引入时学生开火车读词语的时间也有些长,使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状况。
   3.结尾总结时因为时间关系不够精彩,使学生感情升华上欠缺了一些促进因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