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
时间: 08-07
作者:曾若兰
栏目:反思
反思一: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所以导致有的学生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我在上课前都有对他们进行数学的摸底测试,比如:数数、找朋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在摸底中我发现基本上说有学生都能从1数到10,甚至20以内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我的一年级教学工作。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动二:夸家园。在小兔子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主题图,让学生去说看到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并且能说出生活中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如:课室里有一位老师、一把尺子、一台电脑……在学习中,学生都能准确说有关“1”的事物,在这积极的情况下再学习有关“2”、“3‘、”4“的事物。活动三:小小运动场。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序数与基数之分。
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但在巡堂中我发现一(2)班的杨x在数数,与数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培优扶差工作中,我会着重关注该生。
反思二: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级的数学课,在课前我做了一些的准备,因为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外来工子弟的儿女,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一些家长长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让家里的老人带着,所以导致有的学生没有上幼儿园。因此我在上课前都有对他们进行数学的摸底测试,比如:数数、找朋友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在摸底中我发现基本上说有学生都能从1数到10,甚至20以内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我的一年级教学工作。
《快乐的家园》是一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认识1—10的数;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猜一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上课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动二:夸家园。在小兔子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为同学们展现出主题图,让学生去说看到什么?再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并且能说出生活中与数字“1”有关的事物,如:课室里有一位老师、一把尺子、一台电脑……在学习中,学生都能准确说有关“1”的事物,在这积极的情况下再学习有关“2”、“3‘、”4“的事物。活动三:小小运动场。在足球比赛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序数与基数之分。
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但在巡堂中我发现一(2)班的杨x在数数,与数的运用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后的培优扶差工作中,我会着重关注该生。
反思二:快乐的家园教学反思
《快乐的家园》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的内容,这节通过观察小明的家园,要让学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单个的大的物体或小的物体,还可以表示个体或者是一个整体”。儿童的注意力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时容易分散,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参考了一些教案设计,都是从谈话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来表示个体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要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这种体验有一定的负影响。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既然有矛盾冲突,那我就将这种矛盾冲突激化,然后通过解决矛盾,学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独特的。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苹果,问“有几个苹果?”,生答“1个苹果”;然后出示一筐苹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个,问“有几筐苹果?”生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回答,我继续问,连续问了三次,学生终于听明白了,于是孩子回答说“1筐苹果”,最后全班都回答说“1筐苹果”,学生的回答虽然有点迟,不像有的时候即问即答,但是,很明显学生的回答是经过了他们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活动,他们没有马上回答出来,就是说明他们正在经历激烈的思维斗争对比分析的过程,他们在理解“个”与“筐”的区别,“个”是个体的单位,“筐”是整体的单位。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列举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居然说出了“一摞书、一袋苹果、一车人、一包糖等”用一来表示整体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