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教学反思(2)
时间: 12-26
作者:张浩翔
栏目:反思
第四,内化、升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的好心理品质,所以,领悟、内化是最终目的。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请同学们说一说收获与感受,这些感受是学生借助自己的内省、同学的回馈和辅导教师的建议等,对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行整理和重建的结果。我将这些认识加以总结,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化。
但,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体验部分没有精心设计,就影响了整堂辅导课的效果。
篇三:学会宽容教学反思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使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以及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因素以外,还有一种相对独立的比较系统的实施方式,那就是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具有计划性,也就是系统性、目的性、经验性等特征。而我们目前还处于初步尝试与摸索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系统。因此在确定本课的选题时,我主要是从深长的年龄特点,生活体验以及核心性的心理问题等方面来确定的。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与同学之间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摩擦。即使是好朋友之间,也往往会因为某句话,某件小事而产生不愉快,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只要有矛盾,只要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怀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理这个人,那么,恐怕与学生相处得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宽容地待人,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宽容本身意味着原谅,而原谅又是与极大的忍耐和谦逊联系在一起的,原谅别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最能体现自己坚强、忠厚的品行了。宽容是可以学习的。
篇四:学会宽容教学反思
身为教师,我们难免会面对学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少一些指责和抱怨,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
#p#副标题#e#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
篇五:学会宽容教学反思
1、本活动课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特别是自我评价往往是片面不完整,他们是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然而对他人却是相反。因此在发生冲突时往往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化解冲突。尤其是在预知他人对冲突情景的可能性反应和想出解决冲突的变通办法等方面,他们还缺少相应的具体的能力,远未达到较为成熟完善的程度。 所以,让学生意识到宽容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宽容的策略,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本课教学的宗旨和意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