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教学反思(2)

时间: 12-19 作者:张顺 栏目:反思

我们的学生身处北方,绝大多数学生从没有去过江南,没有去过苏杭一带的水乡小镇,对书上的内容没有感性的认识。为此,我从网上找来江南水乡小镇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上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美丽、安静的江南水乡小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章的三段写法相同,都是总分段式。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的教学,通过学习总结出学习方法,并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下面的学习。第三段采用小组交流的方法,第四段采用自学的方法。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提出让学生“划出描写小镇早晨安静的语句”随即抓住关键词语如:淡淡,银鳞,静静,停满,悄悄…….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配以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出小镇的安静之美。

本课教学,学生在品读课文中朗读方式不够多样化,有待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篇四:小镇的早晨教学反思

今天终于上完了研究课。课堂所呈现的状态与自己预想的相差甚远。课下自己也在积极的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最初的想法是自己的预设不够充分,在学生品词析句的时候,武断地认为孩子一定会先找出直接进行静态描写的这一段话中的前两句话。所有的设计,都按这样的设想进行,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恰恰在课堂上,学生先找出了比较难发现的,课文中以动写静的句子。这样的变化让我措不及手。在上课的过程中,从这一开始便自乱了阵脚,自己的教学设计被打乱,教学节奏被破坏,最终导致,我几乎一节课都在想:这个部分我怎么能够迁移到我之前的设计中。一节老师没有完全融入学生的课,最终留下了诸多遗憾!

静下心来仔细回味,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预设的是否充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以一已之力,去预设30个孩子的课堂状况,有太多的情况无法预料、不可预知。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特别精心的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的语言。尽自己所能的去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然后从这种预设的可能,想出应对的办法,以保证自己接下来的环节顺利进行。然而当意外发生时,教学节奏就会被打乱,教者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p#副标题#e#
重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固然很重要,然而过分关注教学的设计,而忽略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缺乏细化,无疑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了。

以这堂课为例,我以:“1、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让孩子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到小镇的宁静、美丽。3、尝试指导孩子在体会感受之下,写出生活中能表现静的场景。”为目标,按照品读—感悟—积累—仿写的顺序,进行了课堂教学。当教学节奏被打乱时,就出现了“品词”不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后面“仿写”时,遇到困难。试想,如果在当初设计教学时,不仅仅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反复推敲,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更明确的列出:有感情地朗读,要抓住哪些词对孩子进行指导?孩子们读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有哪几点?如何帮助孩子?用这些明确的目标来引导这堂课,那么课堂上有再多的变数,也不会迷失方向。

因此,在仔细的反思与斟酌后,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整理:

目标一: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镇的宁静之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