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教学反思(2)

时间: 12-12 作者:叶茂宇 栏目:反思

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细胞膜,再接着引入膜内的结构,那就是细胞质。直接讲解细胞质的成分: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于是先把细胞质基质放在最前面讲解。这是我的处理教材方式。

讲解完细胞质基质后,直接进行细胞器的讲解,分析教材细胞器的安排,原来是按照膜结构进行的。

二:线粒体。

这 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我要求学生跟我一起画图,我告诉学生,我不会画教材中的电子相片,也不会画教材中的立体图,希望学生跟我一起画平面图。我会结合平面图 和文字进行详细的讲解。外膜,内膜,嵴,基质等进行的详细有讲解。结合考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的,并拓展内容,如内膜上附着酶粒,且基质中不含有少量的 rna和核糖体,导出为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

三、叶绿体,与线粒体一样,进行详细有图文结合讲解。

教学反思:

学生一直在埋头做笔记,对教师所讲的解释听不进去,这是教学效果的最大的不足。如何化解?我一直在思考?

学生做笔记是一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只顾做笔记,不去听教师的讲解,效果会大打折扣。

新课程的教学就是这样,必须面面齐到,否则在练习中遇到难题,我们还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作业的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根本不重视它,只好利用课堂教学去化解。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去解决呢?只有让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去改正或强化训练。


篇四:细胞器教学反思

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级,在本章第一节向学生介绍了细胞这个系统的边界——“细胞膜”之后,在本节课继续学习细胞这个系统。学生都知道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是十分复杂的,也可以把细胞比作一个工厂,细胞器在细胞内的作用就好比是工厂里的一个个车间。

细胞器这节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并且在必修一后面一些章节的学习中还会学到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宜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也不必让在老师在黑板上列表格填写。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

1.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细胞结构名称多,功能多种多样,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又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让学生小组内自学课本后填写表格,然后教师点拨纠错,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2. 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种细胞器属于微观世界的结构,有些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形成直观认识。教 师应创造条件,充分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模型、挂图、投影或自制教具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熟悉和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时间一长,学生记忆易混淆。采用列表、对比、联系记忆、比较异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对叶 绿体和线粒体要精讲细讲,反复比较强调。通过实例总结出细胞器的功能,然后再回到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才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以功能带动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进而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细节部分的讲解有如下反思:

一、线粒体、叶绿体:

1.没有注重基础。因为对课本中最基础的部分(识记)我没有讲,只讲了一些理解性的东西,而且是倒着讲的:即先讲线粒体的功能,然后围绕功能讲了线粒体的分布、数目、形态、结构,围绕一条主线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这 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长期教学模式形成的,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根本不去考虑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来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何张 扬学生的个性。只是任务式地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所谓“知识点”的传授,就像喂饭一样,一勺一勺的,一块一块的,硬塞给学生支离破碎的东西,根本不去考虑这些 破碎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