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3)
时间: 11-30
作者:匡乐天
栏目:反思
语文训练要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重点,取舍适度。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规范学生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会在语文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篇二: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一节融合廉洁美德教育的语文课《三个小板凳》已经上完了。这节课已经达到廉洁美德教育的目的,这我很高兴。
但是,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们二年级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得益于语文课堂呢?这也是我们年组几位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学习进步的机会决不能放过。于是忙向李校长讨教二年级语文课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一番谈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训练,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番学习,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训练要学会取舍。
语文课堂上,训练要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
例如:《三个小板凳》第一自然段是: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我设计的问题是这段话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你能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吗?如果是单纯的连接,意义不大,可以不练。如果是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概括段意,就要留下训练。回答问题不是目的,而“练”才是目的。
我在第二自然段,设计这样一个训练: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有的是______,有的是_______,还有的是___,它们可__!我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设好阶梯,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样的训练,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必须要练的再练。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运用的实效性。
二、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应该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要加强,尤其是低年级,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概括? 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我设计的“想一想这里的作品是指什么?你能形容一下它们的样子吗?”这个问题可以细化要求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样子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语文课中应该把感悟和训练相结合。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词、一段话、三句话来说呢?”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出现“因压制不会说” 也不会出现“学生乱说”的现象了,学生反而不会胡说,而且会说,说得会有条理、有重点、概括性强。
三、学会站到文中的角度,走进文中人物。教师不要人为的给予,要挖掘个性的东西。
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带着内心的感悟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走进文中人物,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孤立看待问题。 《三个小板凳》中的爱因斯坦的诚实、坚忍不拔的的确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仅从读中感悟,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那样一个糟糕的板凳,他敢于拿出来。作为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谁会像他这么做?”学生的情感就会被唤醒,就会主动和文章展开对话,就会明白“如果没有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他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他敢于和别人不一样。他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看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他的坦诚、坦荡的行为让人震撼。他独立、有个性,不是刻意迎合别人。”
篇二: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一节融合廉洁美德教育的语文课《三个小板凳》已经上完了。这节课已经达到廉洁美德教育的目的,这我很高兴。
但是,这毕竟是一节语文课。我们二年级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得益于语文课堂呢?这也是我们年组几位教师困惑已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学习进步的机会决不能放过。于是忙向李校长讨教二年级语文课怎样上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一番谈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训练,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番学习,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训练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训练要学会取舍。
语文课堂上,训练要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
例如:《三个小板凳》第一自然段是:爱因斯坦上小学的时候,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喜欢他。
我设计的问题是这段话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你能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吗?如果是单纯的连接,意义不大,可以不练。如果是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概括段意,就要留下训练。回答问题不是目的,而“练”才是目的。
我在第二自然段,设计这样一个训练: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了老师,有的是______,有的是_______,还有的是___,它们可__!我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设好阶梯,使学生顺利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样的训练,校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必须要练的再练。语文教学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运用的实效性。
二、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应该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要加强,尤其是低年级,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概括? 在对话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
我设计的“想一想这里的作品是指什么?你能形容一下它们的样子吗?”这个问题可以细化要求为: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样子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在语文课中应该把感悟和训练相结合。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词、一段话、三句话来说呢?”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出现“因压制不会说” 也不会出现“学生乱说”的现象了,学生反而不会胡说,而且会说,说得会有条理、有重点、概括性强。
三、学会站到文中的角度,走进文中人物。教师不要人为的给予,要挖掘个性的东西。
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带着内心的感悟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走进文中人物,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孤立看待问题。 《三个小板凳》中的爱因斯坦的诚实、坚忍不拔的的确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仅从读中感悟,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那样一个糟糕的板凳,他敢于拿出来。作为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谁会像他这么做?”学生的情感就会被唤醒,就会主动和文章展开对话,就会明白“如果没有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他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他敢于和别人不一样。他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看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他的坦诚、坦荡的行为让人震撼。他独立、有个性,不是刻意迎合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