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时间: 11-30
作者:匡乐天
栏目:反思
篇一: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这一板块的三篇课文《画鸡蛋》、《三个小板凳》、《数星星的孩子》讲述的都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篇课文语言简练易懂,都深刻地反映了同一个主题即勤奋、刻苦、钻研。《三个小板凳》讲述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板凳时发生的事。这篇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做事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年级的学生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的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放在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对爱因斯坦改变了什么看法上。
四十分钟的教学里,我备课中设想的教学环节都在课堂上得以实施。学生通过两个游戏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生字及生词。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爱因斯坦做事认真,永不放弃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也在教学中得以突破。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课开始,我用两个游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开火车”让学生巩固了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积累了词语。
2.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朗读与阅读理解怎么才能有机的结合?《三个小板凳》教学中我认为我的成功之处就是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而且效果不错。在教学老师所说的话“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体会老师的气愤,然后又把句子中的“谁见过”“糟糕”这个两个词重读,体会老师的气愤。最后我又出示了“你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这个句子,与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对比读,来体会老师的气愤,从而也初步了解了反问句的特点。这样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学法指导方面
《三个小板凳》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对于词语的理解上。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例如“糟糕”一词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糟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糟糕”说一句话。其次体现在对文章阅读理解上。在教学“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时,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同时借助文中的插图来理解课文等等。
问题反思
《三个小板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时,学生提出了“老师的表情似乎在微笑”我对这种提法给予了肯定,而在最后的教学中并未给予解释,我觉得这是一个不足。如果在最后一个自然的理解时,当学生回答老师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时提到学生说的老师的表情,或者就在理解爱因斯坦所说的话时,就紧紧围绕老师在插图中的表情“笑”来理解,那么这节课学生与文本之间将会摩擦出更多的火花。
自我评价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这一板块的三篇课文《画鸡蛋》、《三个小板凳》、《数星星的孩子》讲述的都是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三篇课文语言简练易懂,都深刻地反映了同一个主题即勤奋、刻苦、钻研。《三个小板凳》讲述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板凳时发生的事。这篇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做事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年级的学生正面临阅读训练的起步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课的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进一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不怕失败,永不放弃的精神。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放在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师对爱因斯坦改变了什么看法上。
四十分钟的教学里,我备课中设想的教学环节都在课堂上得以实施。学生通过两个游戏复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生字及生词。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爱因斯坦做事认真,永不放弃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也在教学中得以突破。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课开始,我用两个游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开火车”让学生巩固了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积累了词语。
2.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朗读与阅读理解怎么才能有机的结合?《三个小板凳》教学中我认为我的成功之处就是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而且效果不错。在教学老师所说的话“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体会老师的气愤,然后又把句子中的“谁见过”“糟糕”这个两个词重读,体会老师的气愤。最后我又出示了“你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这个句子,与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对比读,来体会老师的气愤,从而也初步了解了反问句的特点。这样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学法指导方面
《三个小板凳》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对于词语的理解上。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例如“糟糕”一词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糟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用“糟糕”说一句话。其次体现在对文章阅读理解上。在教学“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时,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同时借助文中的插图来理解课文等等。
问题反思
《三个小板凳》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时,学生提出了“老师的表情似乎在微笑”我对这种提法给予了肯定,而在最后的教学中并未给予解释,我觉得这是一个不足。如果在最后一个自然的理解时,当学生回答老师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时提到学生说的老师的表情,或者就在理解爱因斯坦所说的话时,就紧紧围绕老师在插图中的表情“笑”来理解,那么这节课学生与文本之间将会摩擦出更多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