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4)

时间: 11-27 作者:杨海燕 栏目:反思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小组合作自学正方形和圆,小组长在这一个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到作用。如何使小组学习能得到完美的效果,小组长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是我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篇五: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

    面是我们学校进行的“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的一个片段:一年级一班教室里,老师正和同学们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一课。首先,老师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幅精心拼制的情景图:晴朗的天空挂着一轮红日,一位牧童悠然骑着一头大黄牛在草地上放牧,远处是几棵大树。学生们立刻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在按老师的要求找出图中的图形并分类整理之后,老师便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图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踊跃发言,其中两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用的课桌是长方形的”、“美术课上使用的胶棒是圆形的”,当然这两个错误的答案都及时得到了老师的纠正。
  在以后的教学环节当中,老师又先后设计了画图形、猜图形、做贴画等活动。整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其中的“画图形”环节,就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饮料瓶、积木、硬币等,在纸上画出各种图形。画完后再由学生说明“画的是什么图形”以及“你是怎么画出这个图形的”。
  在研讨这节课的设计时,几位老师针对学生在“找图形”环节中所出现的错误,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应该将“画图形”安排在“找图形”之前进行。依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要引导他们明确“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应该在他们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而抽象出 “平面图形”的特点。“画图形”是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良好途径,再结合问题“你是怎么画出这个图形的”深层思维活动,便会使学生从本质上把握“平面图形” 的基本特征,也就有效避免学生在“找图形”环节中出现的错误了。
  执教这节课的张老师认同了大家的意见,认为自己在处理“找图形”与“画图形”这两个环节时,设计不太科学,只是简单地认为“找图形”只是观察观察、交流交流而已,比起动手操作的“画图形”来说容易多了,哪里知道这样忽视了知识发生的顺序以及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接下来在其他班级的教学中,张老师采用了“先画后找”的教学设计思路,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