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教学反思
篇一:回家路上教学反思
《回家路上》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观念:
1. 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伊始设计成观察主题图、听录音故事、想数学问题等活动,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主动地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 剖析学生情况,灵活调节学习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是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平时学生从练习与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善于用完整数学语言整理信息的现象,设计有价值的思维活动,积极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动笔在练习本上写出想提出的问题这一环节,就是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后,能用通顺、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既充分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又整合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知识联系点。
3. 优化合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着力优化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营造合作氛围,提供合作机会。如:在听故事后,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提出什么问题,而后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评价,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缩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起合作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活动中去。
(2)拓展合作时空,注重应用实践,提升数学素养。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人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与他人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结果,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如:教学训练安排学生和父母或好朋友观察家中物品或上学路上的景物,寻找数学信息,试着提出并记录5个数学问题,进行相互提问并解答的游戏。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篇二:回家路上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诀问题的练习课。教材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班学生通过前面对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对口诀的认识也逐步加深。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我对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一、练一练
将书本第23页的三道练习题:1、算一算(口算题);2、看图填空(看方阵图列式);3、找新家(计算连线题)。让学生利用课始十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
二、提问题。
1、看一看。(独立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图上都有些什么?)、提一提。(要求学生,独立提出一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既可以用加法解决,又符合用乘法计算的条件。)
2、说一说。(请2个学生独立汇报)
3、小结。结合刚才汇报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引导。要提的问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用加法计算,那么问题一般都是“一共”类的问题;第二:还要能用乘法计算,那么问题中所提问的对象,每一个加数必须是相同的。
4、试一试。(请同学们再试着提出更多的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
由于在小结时,孩子们发现提乘法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是“一共”类的问题,所提问到的对象每份数都相同就可以了,这个难点突破后,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在主题图中找到三个以上的问题,并结合2~5的乘法口诀进行列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