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后是什么朝代(为什么从东晋到南明却一代不如一代了)

时间: 01-31 栏目:学习方法

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封建王朝中,北方地区总是容易受到敌国的入侵。

并且,每当王朝由盛转衰,被北方敌国打的节节败退,甚至,有亡国的危险时,最高统治者往往会用南渡的方式来避其锋芒,以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他们凭借南方坚实的经济能力和长江天堑,往往能顾全自身。可是,同样是南渡,从东晋到南明,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东晋时期,虽然有诸臣相顾而泣的悲惨景象,但也有不少有志之士锐意进取,不断北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南宋时期,统治者虽然在醉生梦死中逐渐丧失了收复故国之心,可尚且能保持自身,维持偏安的局面。但是,南明在南京立国仅一年,就被满清的铁蹄征服了。

于是,后人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在恨铁不成钢之余,也不免心生困惑。其实,探讨这个问题的人,大多从朝廷对外政策入手来分析原因。而地方势力对朝廷的大局,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英明神武的刘秀在完成光复汉室大业时,就极大地借助了地方豪强的力量。

因此,刘秀在平定天下后,极力拉拢地方势力,甚至,对他们在自己地盘建造堡垒的做法,也采取了默许态度。

东晋名将祖逖,这个在当时备受称赞的后起之秀,曾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倘若不是朝廷对他的各种阻碍,祖逖的成就甚至可以比肩刘裕。可是,如果没有地方豪强的支持,祖逖很难创下如此功业。而刘裕的成就,同样离不开南渡的豪强势力和流窜的民众。

刘裕正是将他们的力量进行组合,才成立了威震天下的北府军。那时,北府军的战斗力极强,甚至在与桀骜不驯的北方人作战中,仍然不落下风,可以称得上是虎狼之师。但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失去了地方豪强的支持后,便很快走向了衰落。

由此可见,地方豪强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其实,东晋之后的数个南朝政权,仍然依靠着地方豪强来巩固着自家政权的稳定。

以萧齐政权为例,它的军事力量,几乎完全来自于两淮流域的地方豪强。可以说,两淮流域的地方势力,是萧齐政权的核心所在。如果此股势力遭到削弱,萧齐政权将元气大伤。此后的萧梁政权,它所仰仗的地方豪强是荆州的众多贵族。

这些贵族组成的地方势力同样不容小觑,由于,他们占据了地利,扼住了长江的咽喉。因此,即使是大局有变,他们仍然能够以退为进,同敌国分庭抗礼。可见,荆州的贵族,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萧梁政权自然可以放下心来。

后人大多认为南陈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国家,可仅仅是这样一个实力不强的国家,也必须依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方势力,才能站稳脚跟。

然而,南北朝时期的态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两宋时期,地方豪强的势力已经不复当初。赵宋政权在对前朝局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有人说,宋朝的各个地方也有着数量不少的民兵,同样可以构成地方势力。

但地方民兵虽确有其事,可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只能打击一下地方上的小毛贼。如果硬要把他们算上一股势力恐怕会令人笑掉大牙。由于,宋朝没有地方势力,因此,必须要用大量的金钱来建设国家军队。这样一来,宋朝就面临着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却只能获得作战能力极低的军事力量的窘境。

这个窘境,直到北宋濒临灭亡的时候,才有所改变。当时,金军南下,将北宋苦心经营的防护体系彻底毁灭。南宋成立后,朝廷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将军权下放给西南的吴氏兄弟。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岳飞也不再受到朝廷的各种掣肘。

从此之后,南宋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可以维持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但可惜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

北宋一直对武将颇为忌惮,便不敢将军权下放给武将,南宋也是如此。在局势渐渐安定下来后,南宋朝廷开始收回诸将的权力,甚至阻碍前方将领对军队的各种指挥。要知道,战场上讲究的是随机应变,可前方的将领却不得不严格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如此僵化的指挥方式,也难怪南宋朝廷只能在金国的压制下苟延残喘。

其实,明朝民众一直视两宋为平庸昏懦之国。可讽刺的是,明朝在丢失了京城后,连像南宋一样的偏安,都成为了一种奢望。从元朝后期开始,江南地区就饱受战乱的侵扰。所以,朱元璋在平定江南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江南地区的地方豪强。

这样一来,明朝的军事力量只能仰仗官方军队。

于是,为了保证军队的数量,朝廷规定,军户的后人必须要继续当兵。但是,这样虽然保证了军队的人数,却无法解决军队规模过大的问题。

因为,军队人数的激增,让朝廷不得不拨发大量的钱财来发军饷。当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时,皇帝不得不下令将大片的土地让给军队耕种。如此做法,不仅使地方势力能够控制的资源更少,还使地方豪强更难以坐大。于是,失去了地方势力的支持,明朝只能依靠国家的军队来巩固自身的统治。

如果,军队损失过多,朝廷将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来重振旗鼓。因此,南明在遭受重创后,很难恢复元气,甚至,连守卫长江都无法做到。

这样看来,南明的迅速崩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东晋之后,王朝的每一次南渡,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势。其实,敌人的凶残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则在于朝廷在应付之前的危机时,已经把自己的战略储备都用光了。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五》、《南明史·第五章·弘光政权的瓦解》】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