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案人民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时间: 09-04 栏目:学习方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一 背景

(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

1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⑴陈独秀:

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

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同:

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⑴胡 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2后期 (略)

四、评价:

(1)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

①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知识分子受到民主科学的洗礼,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局限:(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①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②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③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人,从思想方法上说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从实践上说完全脱离实际,不能解决批判继承问题,对后世也起过不好的作用。

★探究: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 别 主 张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 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 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