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腿上红血丝最快的方法(小腿骨折的治疗方式?)

时间: 09-15 栏目:学习方法

 

人体的小腿内,主要有两根长骨组成,较粗壮的称为胫骨,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较细的称为腓骨,配合胫骨一起承重。

由于胫骨、腓骨位置比较表浅(用手就能摸,胫骨在小腿前内侧,腓骨在前外侧),当我们受到外力冲击,比如摔倒或发生车祸时,外力难以通过肌肉缓冲,就容易直接冲击胫骨、腓骨,造成骨折。

今天,我们主要聊聊胫骨骨折。

胫骨骨折最常发生在胫骨骨干中段,也就是小腿中段。在胫骨的近端和远端,也就是小腿接近膝盖、脚踝的位置,也可能发生骨折,二者均属于胫骨干骺端的骨折。

 

骨折可能是断成两段,断端呈横行、斜行、以及不规则的螺旋形,如果骨碎裂成三块以上,就称为粉碎性骨折。

骨折发生后,断骨还可能出现移位、旋转,损害小腿血管、神经,甚至可能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损伤。

因此可以根据:①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异常活动;②病肢外形改变;③骨头摩擦的声音;④病肢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来判断是否真的发生了骨折。

一旦确定骨折,尽量不要轻易移动,及时固定,并寻求救援。

那么,发生胫骨骨折后,应该如何治疗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适用于那些骨折位置不接近关节部位,且骨折移位较小的情况。

 

医生会综合考虑骨折的形态、移位的趋势,以及损伤机理,对骨进行牵拉、旋转达到复位。

手法复位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部位的血供,也不用开刀;

但缺点是复位常难以非常精准,严丝合缝,如果不能一次成型,多次复位还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出现一些并发症。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影响关节复位、移位严重、存在小腿血管神经的危害,以及刺破皮肤的开放性骨折。

 

/ 带锁髓内针内固定:微创、稳定 /

 

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也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手术会把一根直径7-12mm的金属棒,放入胫骨中间的髓腔,把两段断开来的胫骨像“串糖葫芦”一样再串起来。

为了防止骨头被串上后发生旋转,还需要在胫骨首尾两端穿个钉子锁住断骨。

就像我们从中间托举一样东西更不容易掉落一样,在骨中央进行固定,受力方式更为合理,也更加稳定,恢复会更好。

 

并且手术切口可以选择在远离重要血管、神经,以及远离骨折端的部位,对骨折端的血运干扰少,切口仅有3-4cm,更为微创、安全。

这项技术最初只适用于胫骨中段骨干的骨折,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首尾两端的锁钉可以固定多枚,因此一些不涉及关节面,接近关节,移位不大的干骺端骨折有时也可以应用。

当然,由于这种手术不是一种直视下的接触式复位,而是通过透视设备和肉眼体表观察效果,因此可能出现复位不良,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情况。

手术切口也可能出现感染,锁钉植入过程中也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等。

 

/ 接骨板内固定:复位好 /

 

这种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钢板”,通常用于胫骨干骺端的骨折,或者是接近关节面的骨折。

因为干骺端髓腔比较短、宽,相对于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来说,接骨板内固定更适合。

医生会把钢板根据骨头形状进行弯曲塑形,使之与骨骼紧密贴附,再通过螺钉固定。

暴露骨折部位时可以完全切开,接触复位,也可以有限切开,在透视设备和肉眼观察下复位。

 

接骨板内固定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骨折进行很好的辅助复位,因为大多时候安装钢板会直接暴露骨折端,能更好确定是否复位正常。

虽然理论上来说,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要比接骨板内固定稳定、微创,但就愈合恢复时间来说,临床数据大部分显示两者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接骨板内固定并发症会稍多一点。

微创的钢板复位技术不暴露骨折端,就会出现上文已经提过的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问题;

切口较大的手术方式,发生感染、骨髓炎的概率就会增高,周围血管、神经损伤也会更大。

另外,如果钢板选择不当,比如需固定范围长而钢板很短,螺钉的数目不够,分布不够科学合理,也可能出现骨折愈合缓慢,以及钢板断裂的情况,可能需要二次治疗。

除了及时有效的复位、固定以外,术后也要注意康复治疗,积极锻炼骨骼和肌肉,这样才能恢复得更快更好。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胫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医学微视

参考资料:医学微视官网 - 王军强 主任医师《胫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