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手痒怎么治疗方法(皮肤瘙痒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 09-04 栏目:学习方法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没有原发性的损害,只是有瘙痒的自觉症状出现。瘙痒位置并不固定,痒感程度与瘙痒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主要表现为局部瘙痒明显,经过挠抓之后可留下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苔癣样变、湿疹样变、脓皮病等。由于长期瘙痒影响睡眠,可伴有头晕、食欲不振、抑郁等症。

此病与中医学中“痒风”、“风瘙”等症状类似。清代《外科大成》记载:“风盛则痒,盖风为火之标也,凡风热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若风热内淫,血虚作痒,又当凉血润燥。”中医学认为,该病乃风热血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或血虚肝旺以至生风生燥,使肌肤失养所致。中医学上常辩证分为风热侵袭、血虚肝旺、风寒袭表、湿热下注等证型,可分别予以疏风清热、温经散寒、滋阴养血、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其中饮食调理和精神调节对促进病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均有作用。

风寒外袭的患者瘙痒常见于腿部和背部,多发于冬季,或是睡觉前脱衣服皮肤温度突然下降也易发作。皮肤干燥,有细薄鳞屑,发作时皮肤有紧绷感,遇冷风则加重,一般无抓痕、结痂等现象。患者可有发热、头痛、恶寒的感冒症状,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治宜: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按正常感冒的治疗方法来治疗。

风热血热类的患者症见瘙痒剧烈,抓破后溢血结痂,遇到瘙痒加重,遇冷瘙痒减轻,口渴心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浮数。治宜:清营凉血,疏散风热。

湿热内蕴的患者大多属于局部瘙痒,多发于阴部、臀部、会阴穴周围。瘙痒剧烈,难以控制,引起过度的搔抓,留下抓痕、红肿、日久则增厚、苔癣化。患者可有水疱、渗出等现象。出汗、摩擦以及食物刺激会引发或加重。女性患者会伴有黄带腥臭。舌红、胖大齿痕、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疏风止痒。此类患者多有饮食不节的情况,应改善饮食习惯,脾胃虚弱的患者则以健脾祛湿为主要治法。

血虚风燥的患者病程缠绵,迁延日久,冬重夏轻,痒无定出,夜间加重,痒感不会剧烈,皮肤干燥脱屑,身体各处皆有抓痕留下,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质淡红,唇无血色,苔薄白或无苔。脉弦细而数。治宜:滋阴润燥,养血熄风。

肝气郁结的患者皮肤瘙痒多由焦急、悲伤、愤怒、紧张、激动等不安的情绪引发。患者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善叹息,心烦,口苦,胸闷肋痛。舌质淡而无神。脉弦。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此类患者要经常保持情绪乐观,心平气和,好的情绪会让治疗的效果翻倍。

从体质上调整,从根本上治疗,符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以中医为基础,吸取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点,既能快速缓解病情,又能从根本上治疗我们的体质,才能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 分页 >>
阅读全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