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练习题(诸葛亮把不好意思说的都说了)
蜀章武元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病死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在这期间,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决定北上伐魏,准备夺取魏国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就是这篇《出师表》!
事实上,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里面,有诸葛亮《出师表》的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诸葛亮上《出师表》主要还是为了稳定大后方的局势
诸葛亮上了出师表,率领大军往北出发,到了沔北阳平关,也叫白马城,在今陕西勉县一带驻扎下来。
他屯兵汉中作为进攻祁山的前哨根据地。
警报到了洛阳,说诸葛亮派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向边界进犯。
魏明帝准备亲自率领大军从斜谷进攻汉中,或者专打南郑。
散骑常侍太原人孙资拦住他,说南郑、斜谷,地势险要,路上阻碍重重。
如果发大军去征讨,就会骚动天下,还不一定打得进去。
还不如派大将守住关口,就可以挡住敌人。
魏明帝就派大将军曹真带领五万名骑兵和步兵,去守住关口。
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写于蜀汉第一次北伐前。
当时,蜀国已经从之前的惨败中恢复过来,且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所以诸葛亮想要出师伐魏,以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
他创作此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事实上,诸葛亮也知道进攻魏国未必可以立马成功,他的进攻未必有效果,说句实话,他可能更加重视蜀国的内政,从《出师表》内容看,主要还是关心蜀国的治理能力,包括:
让后主刘禅“远小人”,广开言路,励精图治,赏罚分明,举贤授能,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文章辞情恳切,朴实无华,作者正直无私、一心以国事为重的品格和指斥时弊的勇气尽显其中,极受人们喜爱。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责问郭攸之、费袢、董允等人的怠慢和疏忽,以宣示他们的过失。
皇上也应该自行谋划国家大事,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听取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记住先帝临终时遗留下来的诏命。
诸葛亮自己觉得受皇上的恩典很多,因而感激不尽。
现在,在要远离皇上的时刻,禁不住落下泪水,不知我说了些什么?
2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借出征之机,诸葛亮把正常情况下不好意思说的都说了,真的是气势如虹,激情贯注,一气呵成的好文章
诸葛亮起笔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语统领全篇。
笔势一转,直入天下形势。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这样子的论述,读之使人动容,他接着又顺势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的建议:
不堵塞忠谏之路,执法内外要一致。
全文可以说,气势如虹,激情贯注,一气呵成。
文章表面上是一种嘱托,事实上确实是良苦用心,颇有劝谏皇帝的意味。
他希望皇帝能够不定期确定对大臣奖惩,以此来表明陛下处理问题是公正清明的,也不应该有所偏袒,使宫中和宫外执法标准不一样。
诸葛亮认为侍郎郭攸之、董允等人,都是贤良诚实的人,志向纯洁,因此先帝才选拔出来交给皇帝陛下。
仔细看看《出师表》,就觉得诸葛亮是借出师之名,来教育小皇帝如何才能成为一代明君,估计正常情况下不好说,趁自己出征之机会,把平时想说的都说出来了,这也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说一顿,就走开,让刘禅自己可以静下来思考一下。
所以,这篇文章,可以说就是文以载道,主要还是说治国之道。当然文笔也是非常厉害。
一起探讨《出师表》,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 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