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4)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 “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 ‘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一)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是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
3.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标准
4.积极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的责任感
5.对人类对民族命运对他人关注的意识
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1.参加院.系党团校和学生干部学习培训活动。
2.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
3.参加邓小平理论研习会.反邪教协会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4.参加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其主要内容有:
1.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参加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挂职锻炼。
3.参加专业实习。
4.参加“学雷锋做好事”为民服务活动。
5.参加青年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
6.参加支教扶贫.助残济困服务活动。
7.参加家教服务.商品促销部门岗位助理等勤工助学等活动。
(三)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更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当代大学生要成长为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人才,必须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其主要内容有:
1.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2.创新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建立
3.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磨练
4.鼓励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思想和意识
实践途径(项目支撑):
1.院.系开展的科技节项目或科技活动周活动。
2.参加全区.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
3.参加“挑战杯”全国等形式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
4.参加院.系以上级的各类基础科类业务竞赛活动。
5.开展“大学生创业行动”。
6.获院团委科研立项。
(四)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