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坛演讲稿(3)
走进学生心灵,用心呵护每一颗童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七月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七月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季节,在这个火红的七月,我的心不由得也跟着热烈起来. 首先,感谢上级领导给我们班主任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深刻剖析自己的思想,从而切实转变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
我很荣幸,因为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更幸运,因为从教二十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绽放的更加绚丽,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在他们身上发生过的许多令我辛酸,也令我感动的故事,久久不能忘怀。
早在上师范的时候,我就喜欢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那时,有一个名词“因材施教”一直萦绕脑海,我困惑着,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渐渐地我明白了,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匹“千里马”,而老师就是他们的“伯乐”,只有用心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正确定位,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时,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教育学生就像炒菜一样,要掌握火候,才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名菜:20xx年,河北省高考的理科状元"葛宏";20xx年,故城县的中考状元"贾茗菡";如今聚龙中学常考全年级第一名的"陈维纬"等同学都曾经是我多年培养的心爱弟子,他们在小学时就已经取得过全校第一,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多年来,我教育学生的宗旨是:"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现如今,我们学校在宣校长的倡导下,老师们人人写教育周记,我也不例外,下面几个小故事就是我做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转化的真实记录,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 家访——送书
20xx年,我又接手了一个新班—— 四年级二班,这个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多,尤其是一个名叫王力(现改名王中兴)的男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他敏感、易冲动,经常骂人、打架,是班上出了名的“无理搅三分”。此外,他还经常性不完成家庭作业,搅乱课堂纪律,致使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第一次家访:在刚接手新班的第二天,我便来到王力家,通过交谈,我了解到:王力父母早就离异,母亲一人带他艰难度日,因此经常遭到小伙伴们的欺侮,在外得不到基本的安全感,最看不得以大欺小的事情。在家妈妈因为生活压力大,心情不好,当他不听话或完不成家庭作业时,就非打即骂,致使母子关系非常紧张。因此,长期得不到关爱的王力,便成了一只好斗的公鸡,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便经常在校内外打架、骂人.面对这样的家庭,我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但更多的是陷入了沉思:这个家庭的出路在哪里?这个孩子的出路又在哪里?
第二次家访:当我再次去家访时,他妈妈对我热情的不得了,拿我当知心人一样,说孩子通过我耐心细致的教育比以前懂事多了,只是脸上偶尔还会带伤回来。当时我并没有过多发表意见,临走送给他妈妈一本自己刚刚读过的书《每天进步一点点》,送给王力一本书《乞丐囝仔》。并一再叮嘱母子俩一定要边读书边交流,告诉他们十天后我会再来,听他们读书的感悟。
第三次家访:当我第三次来到王力家时,感觉到他们母子关系有了明显改变,脸上也有了幸福的微笑。他妈妈感激的说:“杨老师,谢谢你送给我的书,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书里的吴章鸿女士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却克服了各种艰难困苦,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音乐天才。以前,我给孩子的关爱太少了,还老打孩子,致使我们母子关系非常紧张,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今后也一定要像书里的吴章鸿女士一样,给孩子“每日写一信”,用无私的母爱,和孩子好好沟通,多年以后即使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也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