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承德的避暑山庄,透视了一代清朝盛世的敏华见证了一代清君的叱咤风云与艰辛创业,所以余秋雨在书中说:避暑山庄其实就是康熙皇帝的“长城”,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那个更高明些呢?而确实康熙也用自己的一生修筑着一座无形的长城--“修德安民”,软硬兼施,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为一片幽静闲适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这确实不能不说康熙的高明!然而眼前那道道地地的园林和寺庙,道道地地的休息和祈祷,军事和政治消解得那样烟水葱茏、慈眉善目,如果不是那些山庄中的石碑和楹联我们甚至连可以疑惑的痕迹都找不到。确实,透视一个王朝的背影,我们该怎么延续我们的民族正统论呢,我们不该为这样的一代皇帝而喝彩吗?
不得不佩服余秋雨先生是学者中的王牌人物,他会把复杂的思考融入细腻精湛的笔端。无拘无束,肆意挥洒,一派无招胜有招的高远境界,跃然于纸上,这也是无数做学问的人们所极力追求的。貌似平凡的旅游,让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次次触发他抒写的灵感。虽然热河避暑山庄是众所周知的满清皇家园林,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让游客放松的旅游宝地。但是在秋雨先生的眼中,这座庄园不仅体现了皇室的奢华,却也衬托了一个王朝所遗留的历史烙印,驱之不走,挥之不去。
六百多年前,伟大的汉族革命先驱,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战士”朱元璋先生赶走了野蛮的蒙古人,建立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却想不到,最终天下又落到被历史遗忘的金人手中,从此进入了颇受争议的满清专制时代。可是清朝真的那么差劲吗?其实清朝不仅不差,反而是历史上一个差一点就做到科技先行的封建王朝,只是康熙帝没有普及到群众中间,这是他的失误。最让人头疼的还是满汉关系问题。
在清朝的历史中,满汉关系问题往往会牵一发动全身,把前朝的旧账翻出来一起算。常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及电视剧,会发现“反清复明”这个词汇在《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等作品中出现频率特高。过去看到这些英雄们总是能有组织有预谋的进行反革命活动,且每每出奇制胜都会让人感到过瘾。因为英雄就是英雄,英雄是只会耍帅不会出丑的。后来才发现金庸先生对于“英雄们”的反讽意图是很明显的,结果都是革命没成,反而内部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纠葛,最后是有的死,有的伤,有的归隐,也有的出家,不明不白,一塌糊涂……纵使八国联军不轰开中国的大门,这早晚也会成为大清亡国的核心原因,自己窝里斗的一团糟,外人岂不趁虚而入呢?落后、愚昧、无知可能是这个王朝走向衰落的外因,民族之间产生矛盾恐怕才是内因,就这样赤裸裸地翻开了近代中国的血泪史……
康熙皇帝能成为千古一帝不仅仅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皇帝,而是在民族矛盾问题上是解决的最漂亮的。他对汉族知识分子谦卑恭敬,礼贤下士,尊重并学习汉族的文化,甚至强过当时的杰出学者们,这是他高明并值得钦佩之处,令人钦佩!避暑山庄也曾经是他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年仅十七岁的他就考虑了如何干掉鳌拜的重大决策,为后来他能顺利的去策划平三番,收台湾,三征葛尔丹这些重大战事打下深厚的基础。
虽然,这座皇家园林记载了这个王朝辉煌的一页,可是却离我们很遥远了。清政府给后人的印象总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避暑山庄深深烙印下的,其实还是这个王朝疲劳、无奈、倾颓的背影而已。仿佛它的存在成为了全世界的众矢之的,告知我们大汉族还是大满族的天下都是不存在的!如果凝聚力失去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就算是彻底完蛋了。历史终归要走向文明的进程,我们的民族和民族之间是要有一种外界的压力才能强制的融合在一起。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形成永不分离,日益壮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