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8)

时间: 03-13 作者:陈紫薇 栏目:反思

三、活读,仿写美

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读其中某部分,然后就向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有的描绘西岭雪山美景图,有的描写了秋天的静惠山公园,还有的学生描绘了人猴和睦相处图画……

四十分钟转瞬即逝,意犹未尽之时,学生寻找到的美、感悟到的美已经跃然在黑板上。我情不自禁地说:“孩子们,你们和老舍爷爷一样,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悟美的心灵。老舍爷爷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在他优美的文笔下,自然美与人情美融合成了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的诗意画,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深情感叹──(出示,齐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同学们,记住这让我们感动、向往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吧!

生有感情地齐读──“草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课与上一次教学这一课相比,时隔五年。这五年,因为新课程的实施,新理念的学习、运用,更因为注重运用了我校课题成果,教学离开了我前两次上课的轨道,师生沿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建构新的阅读体验。一时,课堂因“寻美  赏美 悟美”而书声朗朗,而真诚,而感动,而精彩。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借着《践行情趣阅读,构建情趣北小》的东风,一起去发现美,培养美,创造美吧!让美永驻我们的心田!

《草原》教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你喜欢的语气来,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其神色、声调,却不尽人意。后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特别是有的课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只有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这使我想起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

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