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群众路线心得(3)
二、 “接地气” ,深入群众赢得民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 成立之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从“人民 用小米哺育出来的”革命根据地政权,到“人民独轮小车推出来” 的全国解放,再到“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按手印搞起来的” 改革开放,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仅仅依靠群众。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深入群 众,就是形而上学,就会根基不稳,难以实现活动目标。因此,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要深 入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带着真挚的感情、带着满腔的 热情,放下架子,少说官话、少打官腔、少摆官普,不怕“掉架 子” ,不怕“丢面子” ,不怕“碰钉子”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 “打开门接地气,搞教育生朝气,朝气生民心聚。 ”在群众 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只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切实深入基 层“接地气” ,和基层零距离交流,与群众无缝隙对接,一起发现 解决问题,一起谋发展大计,老百姓自然待见、喜欢你,自然 把你当朋友、当向导,自然尊重你、理解你。
三、求实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党员干部作风,重在解 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身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多深入 基层、深入群众,多关注民生、心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一方面,要从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解决好少数党员干部宗旨 意识不强,不能真心诚意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问题; 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不敢担当,搞形式主义等作风 不实的问题;纪律观念淡薄,对自身要求不严,甚至以权谋私 等为政不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入手,抓住改善民生这个关键,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出台惠民 措施,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以党风政 风推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 础。
四、抓导向,凝聚社会正能量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形 成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强大社会导向。要坚持内外结合、逐层推进的原则,重视在基层一线和窗口单位中挖掘典型,充 分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简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多层次、 多角度、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些为民服务、甘于奉献、默默无闻 的党员模范、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模 范典型带动人,用优秀品质影响人,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 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要严肃整治庸懒散奢 等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组织、纪律、 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要注意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 抓住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 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五、重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强化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必须立足根本、 着眼长远, 构建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党员干部的群众感情、群众工作习 惯、群众工作能力,只有在同群众的亲密接触、合作共事、日 积月累中才能建立起来并得到提高。要建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机制。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多接地气,特别是多到困难大、 问题多、群众意见强烈的地方去,与群众交心,听群众意见, 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不断反思自身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和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工作规律。
要建立服务群众 机制。在不断拓展亮诺践诺、实事惠民、结对帮扶等工作内容 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单位,帮助理清工作思 路,提升硬件水平,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组织活力。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 急难险重岗位经受磨练, 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党员干部 在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在乡党委与村党 总支的领导之下,在为我们复兴村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 献的同时,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