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心得体会(6)
0°角与周角有什么区别?有没有大于360°的角?
学生对这几个特殊角有点混淆,事实上,我已经给出了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半周生成平角,旋转一周生成周角。利用这一基础,让学生伸直右臂前平举不动,表示0°。然后身体连续两次“向后转”,即旋转360°,这时手臂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通过活动,学生自己就能感悟0°与360°的区别与联系。如果连续三次向后转,旋转的度数就大于360°,第二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一次简单的测量、几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几个小实验,实验虽小却解决了学生心头的大疑问,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使学生茅塞顿开。
三、在数学实验中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
教学克的认识时,由于克是一个较小的质量单位,学生感受1克有多大比较困难。在教学克的认识时,通过看、比、称、掂、猜等实践活动,逐步建立起克的概念。分别称得1个2分币、大约2粒黄豆、1粒花生、3粒瓜子、40粒大米是1克,在实验活动中人人参与实验,充分感知各种物体1克质量的多少。接着让学生猜猜猜教师事先准备的物体的质量,再用天平称一称进行不断校正,不断完善对克的认识。整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厘米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尝试并得出自己某一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然后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然后估一估其他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验证,不断建立1厘米的概念。
通过实验感受计量单位的大小,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如暂时忘了也可以回想当时实验的情景进行回忆。象面积单位、除克以外的质量单位、除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通过实验来感受,学生的掌握得快记忆的时间长,教学效率高。
四、在数学实验中发现规律
三年级下册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做了一个拼图游戏,用36块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拼多少个?并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不一会儿,学生拼成了下列图形:
长 36 18 12 9 6
宽 1 2 3 4 6
周长 74 40 30 26 24
面积 36 36 36 36 36
计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周长、面积有什么特点?得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显得十分兴奋。
四下中有一个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往内折,三个角刚好组成一平角,所以为180度,有的把三个内角撕下来,三个顶点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也有的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大小,再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是多少度?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数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上数学在学生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教师问 “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有哪些?”学生“2、3、4、5、6、7、8、9、10、11、12”。现在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们用两个骰子来掷20次,如果和是5、6、7、8、9的次数多,就算老师赢,否则就算你们赢。老师只选了五个数,你们有6个数噢!”让学生猜一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学生想也不想就就说“我们赢的可能性大”结果出学生意料之外,20次下来老师赢了。学生觉得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小学数学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实验,让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