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计划(7)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二)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程的内容安排:“齐文化”“阅读”。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校本课程在各个年级同时开设。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程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齐国历史文化教育,开展阅读欣赏课,引导他们亲身感受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齐文化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阅读能力培养。
3、课外学习实践:①参观走访:参观齐国历史古迹,丰富齐文化知识,开阔视野。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上新华书店购置图书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齐国故事我来讲”或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指导学生讲故事或动手实践,提高演讲或艺术欣赏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齐国历史人物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言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