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2)

时间: 01-26 作者:张金凤 栏目:心得体会

一、“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好,在各个年龄段能达到相应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

二、“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建构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指南》中强调坚持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想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幼儿。

《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通过这次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指南》后,我认识到我们幼儿老师更加应该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更应该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我们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做事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积极探究、乐于想象和创造等优良的学习品质,《指南》为我们幼儿教师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指南》,我将以《指南》的精神来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工作,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引导、支持与合作,和孩子共成长!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学指南用指南心得体会三:《学指南,用指南》专家巡回讲座心得体会(367字)

5月24日周六,我与西陵区的20多位幼教同仁一起,来到了枝江董市第一中学,有幸参加了在此举行的“学指南、用指南”专家巡回讲座活动。这次讲座主要是针对《指南》中的游戏部分。王老师的精辟的游戏论以及讲座中列举的生动案例带给我很大的冲击。通过现场的聆听王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在回想、反思自己工作之时,感到获益良多。

游戏的主体是孩子。幼儿游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生成,教师在活动中则是一名引导者及帮助者。王老师在讲座时运用生动而富有意味的案例、照片,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游戏中所应具备的睿智与能力,她强调教师在游戏中要学会认同、认可,并且要学会共享与回应。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在《指南》中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

为你推荐